AI重构软件定价模式 - AI正推动软件定价从基于seat的订阅模式转向基于使用量或结果的动态定价[2] - 核心驱动因素包括:1) AI提升效率导致使用人数减少 2) 软件价值转向"完成工作量"而非"访问权限"[11][12] - 行业呈现三阶段演进:本地部署许可证→云时代seat订阅→AI时代价值导向定价[10] 按量定价的实施挑战 - 技术难点:1) 需实时监测异常用量 2) 动态定价模型复杂度高 3) 需存储财务级精度历史数据[15][16] - 典型案例:Segment客户因配置错误导致$3000账户产生$8万账单[15] - 组织变革:销售提成机制需与用量挂钩 财务团队需转型为实时数据中枢[18][22][24] 不同类型AI公司的定价策略 - Infra层天然适合按量定价 应用层现阶段倾向混合模式(seat+用量)[13][25] - B2C产品保持seat定价(如Netflix) 大企业逐步转向纯按量计费[29] - 基于结果的定价模式当前仅5%公司采用 预计三年内将提升至25%[36][37] AI产品定价四象限模型 - 低归因+低自主性:采用seat定价(如基础Copilot工具)[33] - 高归因+低自主性:混合定价(如Cursor代码助手)[34] - 低归因+高自主性:按量定价(后台Infra产品)[35] - 高归因+高自主性:结果定价(如Intercom客服机器人)[36] 企业转型关键建议 - 需设立定价决策权威角色 打破部门壁垒推动变革[39] - 产品团队需围绕价值指标设计功能 工程优化直接影响营收[24][50] - 保持定价敏捷性 Salesforce过去12个月已三次调整定价结构[40][41] 市场竞争新态势 - 头部公司采用成本加成定价(固定20%利润率)快速抢占市场[44] - 按量计费成为AI变现基础 相比互联网时代更易被企业接受[47] - 典型案例:Intercom提供效果保障 未达65%问题解决率可退百万美元[48]
AI 产品定价指南:按量定价的卡点到底是什么?
Founder Park·2025-08-11 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