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3600点之际公募新动作:绩优基金密集限购VS机构自购潮涌
经济观察报·2025-08-12 19:05
公募基金市场动向 核心观点 - 公募基金市场近期呈现两大趋势:绩优主动权益类基金密集限购与公募机构大规模自购 [2] - 行业经营策略转向审慎,从规模扩张转向投资者利益优先,推动长期价值投资理念 [2][8] 基金限购 - 限购规模:下半年以来超100只主动权益基金发布限购公告,涉及中欧、永赢等多家机构 [2][5] - 典型案例: - 中欧医疗创新股票(葛兰管理)年内净值涨幅超60%,规模从去年末71.83亿元增至81.14亿元,限购10万元 [4][5] - 中欧科创主题混合(LOF)规模从5.76亿元激增至40.5亿元,限购100万元 [4][5] - 永赢睿信混合成立7个月规模达50.16亿元(增长37亿元),限购100万元 [5] - 限购原因: - 防范规模激增导致的策略失效风险,维护现有持有人利益 [4][5] - 特定策略容量约束需控制规模,引导长期投资理念 [6] 公募自购 - 自购规模与案例: - 南方基金拟自购旗下权益基金不少于2.3亿元,承诺持有1年以上 [7] - 工银瑞信基金及高管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新基金 [7] - 泰康基金自购155万元港股通指数基金 [7] - 方正富邦基金自购权益类基金不少于2500万元 [7] - 行业意义: - 释放市场信心信号,推动利益深度绑定与长期主义理念 [8] - 反映机构看好后市,当前市场处于牛市阶段 [8] 行业转型方向 - 从"规模导向"转向"质量驱动",通过限购确保策略执行效力 [8] - 自购行为强化资本纽带,构建良性发展生态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