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研客专栏 | “反内卷”逐步落地,多晶硅后市推演与估值分析
对冲研投·2025-08-12 20:16

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 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在政策预期不确定时,期货价格是观察市场预期的重要窗口 [4] - 多晶硅期货上市半年多,价格发现功能已充分发挥,例如2025年4月在光伏抢装结束前夕的表现 [4] "反内卷"政策对多晶硅行业的影响 - "反内卷"政策下多晶硅重点关注低价商品调控与产能兼并 [7] - 政策催化下多晶硅期货价格大幅上涨,2025年7月25日主力合约结算价达52470元/吨,较7月初上涨60%以上 [13] - 政策直接影响包括:①《价格法》禁止低于成本倾销;②硅料龙头企业计划成立平台公司承债式收购过剩产能 [13] - 政策蔓延至煤炭领域,电力成本上升预期抬升硅价中枢 [14] 多晶硅行业供需格局 - 2024年前7家硅料厂产量即可满足硅片需求,行业产能过剩明显 [10] - 多晶硅供给曲线呈水平阶梯形状,企业仅在市场价格不低于成本时供给产品 [26] - 若产能兼并落地,落后产能出清将导致供给曲线左移 [29] 价格调涨后的产业链影响 - 多晶硅涨价使硅成本上升,组件环节1个月内成本抬升约0.02元/W,盈利能力快速减弱 [23] - 若组件价格从0.68元/W继续上涨,可能影响终端装机0.1-0.3pct,加重下游抵触情绪 [23] - 价格调涨后需求面临下滑压力:①下游跟涨导致装机需求减弱;②下游不跟涨导致利润亏损和出清风险 [31] 政策调控成功后的合理估值 - 多晶硅合理价格=生产成本+产能兼并成本+合理利润 [37] - 生产成本:含税完全成本约44-48元/kg(按0.35元/kwh电价假设) [37] - 产能兼并成本:假设兼并对价800亿元,年出货120万吨,则每万吨增加0.93亿元成本 [37] - 合理利润率假设为5%,最终合理价格区间56000~60000元/吨 [37] - 当前期货价格已向该区间靠拢,市场预期基本见顶 [35][37][46] 政策交易与产业链博弈 - 市场仍在交易供给侧调控预期,产能兼并、落后产能淘汰等是主要方向 [45] - 上游价格调涨传导情况:硅片盈利修复明显,电池片涨幅有限,组件传导受阻 [45] - 产业卖出套保力量增强,可能压制期货价格 [45] - 多晶硅成本支撑坚挺,短期内大幅回落概率不高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