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申请消费贷财政贴息需要哪些操作?财政部,最新回应!
证券时报·2025-08-12 23:49

政策背景与目标 - 消费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政策旨在通过财政金融协同联动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激发消费潜力并提升市场活力 [2][3]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和《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3] - 政策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服务业贷款贴息等形成"组合拳",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协同发力巩固经济向好态势 [3] 政策设计特点 - 直接惠及消费者个人:首次从需求端发力,贴息资金由贷款机构在收取利息时直接扣减,覆盖工薪阶层、灵活就业人员等普惠群体 [4] - 贴近实际消费需求:支持范围涵盖"衣食住行"日常消费及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4] - 市场化运作:要求贷款机构严格执行监管规定,合理设置贷款额度、期限和利率,防止资金挪用或套取贴息 [5] - 部门协作机制:财政部、央行、金融监管总局分工明确,实行贴息全流程管理并纳入金融监管 [5] 政策主要内容 - 支持对象: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全额贴息,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贴息 [6] - 贴息利率:年化1%,约为商业银行现行利率的三分之一,按实际消费金额计算 [6] - 经办机构:覆盖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制银行及5家头部消费金融公司,鼓励地方财政扩展支持范围 [6] - 执行期限: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满后可能延长或扩大范围 [7] 实施流程与精准支持 - 借款人操作简化:仅需授权机构获取交易信息用于审核,不影响正常贷款流程 [8] - 消费识别机制:贷款机构需审核交易信息区分消费用途,5万元以上消费需识别所属领域 [9] - 三层审核机制:机构内部初审、金融监管局汇总、地方财政部门终审,政策期满后财政部将专项核查 [10] 组织保障措施 - 建立中央与地方专项工作机制,协同资金审核拨付及监督检查 [11] - 压实机构主体责任,严格信贷管理及消费信息识别 [11] - 动态跟踪政策效果,及时解决问题并追究违规责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