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民日报专访王兴兴,问了22个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13 12:10

行业现状与关注度 - 人形机器人产业受到空前关注,宇树科技上半年业绩非常好,行业内相关企业及零部件企业均受益[1] - 央视春晚表演成为传统文化与高科技结合的标志性事件,形成文化符号效应[1] - 行业关注度存在波动性,最终会回归理性发展[1] 技术发展阶段 - 人形机器人仍处于早期阶段,距离家庭普及较远[2] - 当前主要应用场景为科研教育、服务展示、简单工业应用及AI开发平台[2] - AI技术是最大瓶颈,尚未突破临界点,但技术进步速度超预期[2] - 半年前预计需1-2年实现的机器人格斗功能实际仅用数月完成[2] 市场前景预测 - 3-5年内可能出现明显技术进步,但家庭应用还需更长时间解决伦理和安全问题[2] - AI技术进步将带动机器人行业持续发展,类比互联网初期的小火苗[3] - 人形机器人比非人形产品更具市场吸引力,消费者偏好驱动产品形态[4] 产业竞争力 - 中国具备生产制造优势,全球出货量领先[4] - 硬件和成本竞争力突出,有利于未来规模化应用[4] - AI人才相对短缺,但长期竞争力被看好[4] 技术瓶颈与解决方案 - 算力是核心制约因素,受限于电池负载无法携带大规模算力[5] - 未来可能采用分布式算力方案,通过本地算力中心降低延迟[5] - 研发方向探索是最昂贵的投入环节,需保持技术敏锐度[7] 人才发展 - 行业面临全方位人才短缺,AI人才最为核心[5] - 与国内外高校保持密切合作,通过开源项目培养人才[6][7] - 研发人才需持续学习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7] 行业生态 - 良性竞争有利于整体行业发展[5] - 企业通过技术开源和知识共享推动行业进步[6][7] - 机器人表演和比赛创造新需求,构成未来产业重要部分[4] 发展愿景 - 终极目标是推动科技进步,使人类摆脱繁重体力劳动[7] - 通用AI和机器人可能带来比蒸汽机和电力更深远的社会变革[7] - 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对科技企业发展至关重要[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