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概述 - 两项贷款贴息政策旨在通过财政和金融协同撬动信贷资金投向消费领域,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信贷成本,提振消费畅通经济循环[1]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对象为居民实际用于消费的贷款部分,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当前利率水平的1/3),实施期1年[1]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对象为8类消费服务领域企业,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单户最高贴息贷款规模100万元,最高贴息1万元[2] 参与机构 - 个人消费贷款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行及5家消费金融公司(微众银行、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金)[2]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经办银行为21家全国性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行)[2] - 首批名单未纳入城商行/农商行,选择标准为全国经营且客户规模大的金融机构[3] 申请条件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核心条件为真实消费行为,涵盖9月起1年内各类消费场景,每人单笔最高贴息500元可叠加[6] - 单笔5万元以下按实际金额贴息(单机构上限1000元),5万元以上按5万元上限贴息(单机构上限3000元)[6] - 服务业经营主体需将贷款用于8类领域经营活动,3月16日至年底签订贷款合同者可享最长1年贴息[7] 办理流程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只需在申请贷款时授权机构识别交易信息,已签订贷款可通过补充协议授权[7] - 服务业经营主体无需单独申请,银行收到贴息资金后直接返还或抵扣利息[8] - 两项政策设计均遵循简便易行原则,由经办机构和政府部门完成审核流程[7][8] 资金监管 - 建立全流程管控机制,政府部门与经办机构协同监管,政策期满后将核查资金使用情况[10][11] - 要求金融机构加强风控和贷款用途管控,防止资金挪用和套利行为[12] 市场影响 - 6家国有大行和多家股份行已制定业务流程,将于2025年9月1日起实施贴息[12] - 政策形成"供需双轮驱动"效应,通过降低信贷成本刺激消费需求,同时提升服务业供给能力[13] - 消费金融公司凭借丰富场景和广泛客群,与全国性银行形成互补效应[3]
“双贴息”政策,如何省钱又省心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13 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