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背债苦命人成了银行“炸弹”
虎嗅APP·2025-08-14 08:18

职业背债产业链现状 - 金融黑灰产市场规模2025年一季度突破2800亿元,较2023年增长40%,从业人员超800万,年复合增长率87% [14] - 2024年贷款欺诈攻击情报达414万条,作恶黑产人员11.5万名,下半年较上半年增长51% [14] - 职业背债人通过伪造资质骗取贷款,典型案例包括3900万贷款到手600万,被判2年刑期 [7][8] 背债人群体特征 - 信用等级分为四类:小白/纯白(无征信记录)、小花(少量信贷记录)、大花(高频申贷)、黑户(不良记录),小白最受中介青睐 [22] - 背债人多为低收入、无稳定职业、法律意识薄弱群体,部分因债务压力主动参与,如40岁负债35万者寻求"人死债消" [23][24] - 中介招募要求年龄(45岁以下)、学历、会写字,提供"三包"服务但实际落地费需面签后支付 [24] 中介与操作模式 - 中介通过伪造职业证明、收入流水等材料包装背债人,勾结银行内部人员推动审批,如53岁村民被伪造材料骗取48.2万贷款 [30][33] - 贷款资金分配中,背债人仅获10%-15%金额(如3900万贷款到手600万),大部分被中介及操作方瓜分 [36][37] - 中介业务存在多层转包,同一资产包经三手后分配金额从700万递减至500万 [27] 银行风控漏洞与行业影响 - 银行面临"发展是最大问题"压力,部分客户经理为业绩对中介户"睁只眼闭只眼",某支行中介业务占比曾达90% [16][44] - 风控模型依赖社保、公积金等维度评分,但部分材料(如企业公章文件)无法联网核查,中介利用时间窗口作案 [46][47] - 城商行因净息差降至1.4%生存压力大,风控标准较低(如接受85分以下客户),成为中介重点突破目标 [48] 典型案例与操作手法 - "高评高贷"模式:20万二手房被高估至42.5万,骗取34万房贷,15万被转走 [31] - "直背"模式:白户被包装成企业法人承接债务,如退休夫妻月入1.2万却背债1.2亿 [38] - 中介通过虚假装修合同、还款证明等连续骗取多笔贷款,并短期还款维持征信以套取更多资金 [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