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告别石墨负极?无负极电池突破:能量密度650Wh/kg,宁德比亚迪已布局!
材料汇·2025-08-14 21:21

无负极电池技术概述 - 无负极电池负极集流体表面不预置活性材料,锂离子从正极脱出后直接在集流体表面沉积与剥离,区别于传统石墨和锂金属电池 [2] - 技术优势:更高能量密度(650Wh/kg质量能量密度、1300Wh/L体积能量密度)与更低成本(简化制备流程)[5][6] - 核心问题:锂枝晶生长(导致短路)和SEI膜破裂重组(消耗活性锂)[9][10] - 解决方案:集流体改性、电解液优化、人工SEI膜构建及补锂技术引入 [16] 技术优势 - 能量密度提升:金属锂理论比容量3860mAh/g,放电电压平台-3.04V,显著高于传统锂离子电池 [5] - 轻量化与小型化:相比金属锂电池(500Wh/kg、1200Wh/L),无负极电池减重减厚 [5] - 成本降低:减少金属锂用量,简化生产流程 [6] 技术挑战 - 锂枝晶问题:锂沉积不均匀导致枝晶生长,可能刺破电解质膜引发短路 [9] - SEI膜稳定性:金属锂还原性强,与电解质反应生成的SEI膜易破裂重组,消耗活性锂 [10] 解决方案 - 集流体改性: - 三维多孔结构(如比亚迪专利中40-60wt%孔隙率)增加比表面积,优化电流密度分布 [17][30] - 亲锂性表面修饰(掺杂锂、钠、镁等元素)降低成核势垒,引导锂离子均匀沉积 [18][30] - 电解液优化:高浓度电解液或固态电解质减少副反应 [16] - 人工SEI膜:构建稳定界面层提升离子电导率,抑制副反应 [16] - 补锂技术:提升首次库伦效率,缓解死锂问题 [16] 产业进展 - 宁德时代: - "自生成负极"技术使体积能量密度提升60%、质量能量密度提升50% [25] - 纳米级界面层提升离子传导速度100倍,锂沉积粒径增大10倍,副反应消耗降低85% [25] - 比亚迪: - 多孔海绵状集流体设计,亲锂性梯度增强,优先引导锂离子底部沉积 [30] - 专利实施例显示无枝晶沉积(对照例存在枝晶问题)[29][30] 图表数据 - 无负极电池体积占比示意图显示厚度优化(145µm vs 175µm传统电池)[7][8] - 锂枝晶形成三阶段:SEI膜不均→成核→枝晶穿透 [13] - 宁德时代技术参数:离子消耗速率降低90%,存储性能提升300%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