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海通|交运:反内卷保障良性竞争,监管力度决定持续性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2025-08-14 21:29
快递行业"反内卷"政策影响 - 2021-2022年行业通过"反内卷"实现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主要因邮管局介入遏制非理性价格战,义乌快递底价从0.8元升至1.4元,头部企业单票收入中枢回升[1] - 2025年政策力度超预期,义乌和广东地区先后上调底价0.2元和0.4元,国家邮政局明确反对"内卷式"竞争,短期缓解竞争压力,中长期促进行业自然集中[2] - 政策驱动因素包括保障网络稳定性(2021年责令百世、极兔整改)、维护加盟网点盈利信心(2022年头部企业修复目标坚定)、落实快递员权益(2021年派费上调0.1元/票)[1]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价格战阶段:2019年底头部企业开启份额争夺,2020年新进入者激进降价导致行业利润率承压,2021年初网络稳定性风险爆发[1] - 修复阶段:2021Q2头部份额回升,Q3单票收入改善,Q4盈利估值同步修复;2025年政策干预后竞争趋缓,但Q1单票净利仍同比下降(中通0.23元/票,韵达0.05元/票)[1][3] 盈利修复前景 - 2024年头部企业单票净利分化明显(中通0.26元 vs 申通0.05元),2025H2预计开启修复周期,盈利弹性取决于提价持续性[3] - 监管力度是关键变量:若政策持续引导(如保障快递员权益、维持价格底线),提价范围和持续性可能超预期,带动估值修复[3] 区域政策执行差异 - 义乌率先行动:2021年整改后底价涨幅75%,2025年7月再涨0.2元[1][2] - 广东跟进更激进:2025年8月上调0.4元,幅度超过义乌,显示政策执行存在区域梯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