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公职人员禁止干6类副业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14 22:46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副业合规性分析 核心观点 - 公职人员开展副业需严格遵循《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条例》等规定,6类违规情形需特别注意[1] - 合规副业需满足无利益冲突、提前报备、不影响本职工作等条件[8][9] 违规副业类型 "挂证"取酬 - 职称证书挂靠企业(如会计证、建造师等)属违反廉洁纪律,可能承担工程事故或财务造假连带责任[2] 借"理财"名义违规圈钱 - 禁止利用职务信息买卖股票或通过信托、基金非正常获利[3] 有偿中介活动 - 禁止通过居间沟通信息收取财物,易诱发权钱交易[4] 违规兼职 - 未经批准在企业、社会组织兼职或领取报酬(含顾问费、咨询费)均属违规[5] 利用公权"揽私活" - 禁止经商办企业(含合资、承包等形式)或持有非上市公司股份[7] 合规副业示例 体力劳动类 - 跑滴滴、送外卖等需书面报备且不影响工作[8] 内容创作类 - 投稿赚稿费(如公务员出版书籍获数千万元版税)[8] - 自媒体运营需规避敏感话题并申报收入[8] 专业技能服务类 - 接私活(如维修、设计)需与服务对象无职权关联[8] 培训与农业类 - 兼职健身教练或线上课程需避免利用职务资源[8] - 农产品种植/养殖需与职责无交集[8] 执行要点 - 副业不得与职权范围产生利益关联[9] - 部分单位需提前报备并接受时间管理审查[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