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美国康宁公司对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发起全球性专利围堵,涉及"337调查"及多国诉讼,旨在遏制中国企业突破玻璃基板技术垄断的势头 [2][7][8] - 中国显示产业虽在中游面板领域占据全球主导地位(产值占50%、产能占76%),但上游玻璃基板90%市场被康宁等外企垄断,彩虹股份是唯一突破8.5代线量产的本土企业(市占率10%) [4][12][14] - 诉讼焦点集中在基板玻璃的"溢流法"工艺专利,康宁通过知识产权护城河发起法律攻势,而彩虹股份宣称拥有全套自主知识产权并组建全球应诉团队 [17][19] - 案件结果将直接影响中国1.5万亿元面板产业链安全,若败诉可能导致关键材料再度被外企垄断 [13][20] 行业格局 - 全球显示产业链分为玻璃基板(上游)-液晶面板(中游)-电子显示屏(下游),中国已建成60余条面板生产线,年产能2.5亿平方米 [3][14] - 中国面板产业2024年规模达1080亿美元占全球49%,但上游玻璃基板被康宁(50%+份额)、日本旭硝子/电气硝子垄断,三者合计控制90%市场 [4][12] - 彩虹股份通过20年研发投入超百亿元,突破8.5代线量产技术,使基板玻璃价格从千元降至200-300元,目前市占率约10% [12][13] 诉讼动态 - 康宁在2024年底至2025年初两个月内连续发起两起337调查申请(案件号337-TA-1433),指控侵犯其4项美国专利及商业秘密 [7][8] - 截至2025年8月共发起13起跨国诉讼,覆盖美欧印中等地,337调查已进入听证会关键阶段,此前举证环节耗时5-8个月 [2][8][9] - 惠科已与康宁达成和解,历史数据显示35%涉华337案件以和解告终 [20] 技术竞争 - 玻璃基板制造需满足0.5mm厚度、微米级粗糙度等苛刻工艺要求,彩虹与康宁均采用"溢流法"实现原子级平整度 [12][17] - 康宁凭借先发专利优势构建知识产权壁垒,其发言人强调创新保护是业务核心 [17][18] - 彩虹2024年11月建成国产首条超高世代基板玻璃生产线,计划继续扩产以确保产业链安全 [13] 产业影响 - 案件被视为中美显示产业从下游终端向上游材料延伸的博弈,类似欧盟对康宁的反垄断调查最终以取消排他条款等条件和解 [15][21] - 专家建议通过谈判解决争端,指出日韩企业也曾面临类似专利纠纷 [20] - 若败诉将导致彩虹产品被禁售,使中国面板产业重新依赖进口基板玻璃 [13]
美国康宁发起“337调查”和多国诉讼 中国显示供应链遭遇全球围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