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品牌汽车占世界60%份额靠什么?独家对话新能源大佬:新能源是全球必然趋势,而国外巨头还在犹豫!
雪球·2025-08-16 13:15

核心观点 - 中国汽车业在电动化、智能化驱动下加速重构,零跑汽车作为新势力代表通过全域自研实现销量快速增长并接近盈亏平衡点 [2][8] - 新能源车行业技术变革带来新进入者机会,电驱替代燃油机、智能化功能成为差异化优势 [4][5] - 汽车行业规模巨大且是中国制造业全球化突破的最后领域,吸引跨界创业者进入 [6] - 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从当前55%提升至90%,全球市场份额或达60% [25][23] - 行业竞争格局已基本形成,新进入者需具备独特模式或无限资金支持 [33] 盈亏平衡的原因 - 公司坚持全域自研策略,核心零部件自研比例达65%以上,实现更好成本结构和平台化优势 [8] - 50-60万台/年销量为盈亏平衡点,此时规模效应可使自研成本与外购成本持平 [9] - 百万台年销量是盈利门槛,中长期目标为全球400万辆/年规模 [10] - 毛利率目标15%,净利润率随规模扩大可达5%-10% [11][13] - 通信电子行业经验助力将汽车视为电子产品,软件技术积累可复用至汽车领域 [14] 中国制造的样本 - 长三角供应链集群降低沟通和运输成本,支撑高效生产 [16] - 中国40年制造业基础及合资车企培养的产业链为新能源车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17] - 新势力企业相比传统车企具有治理结构优势,股东与管理层利益一致 [18] - 国内头部车企已加速新能源转型,但国际巨头仍受市场偏好和短期业绩压力制约 [20][21] 新能源车市场空间 - 中国乘用车市场仍有增长空间,千人拥车量250-300辆较发达国家500-600辆存在差距 [23] - 中国汽车出口需结合本地化生产,长期看全球市场或与中国本土市场规模相当 [23] - 油电成本4:1的比例是新能源车普及核心驱动力,印度等市场电车成本仅为油车5% [25] - AI技术进步将降低智能驾驶成本,加速新能源车全球普及 [26] 汽车行业的股东回报 - 公司采用"实打实"资产观,研发投入费用化且不压经销商库存,保持资产负债表健康 [28][29] - 账上现金储备充足,固定资产折旧周期按20年规划匹配资本支出 [30][35] 汽车行业格局已经形成 - 行业新进入窗口期已关闭,现有格局下需独特模式或巨量资金支持 [32][33] - 产能过剩是落后产能淘汰过程,自动化提升催生新制造模式创新机会 [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