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管理业务的核心价值 - 提升财富管理服务水平是实现"金融人民性"和推动"长钱长投"落地的根本路径,终极目标是获得投资者信任[2] - 财富管理核心目标是帮助居民获得长期稳定财产性收入,过去30年中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但零售客户获得感不足[3] - 过去20年中国债券指数年均回报超5%,股票混合基金平均回报超10%,均衡配置回报可达6%,但居民实际回报远低于此[3] 中国财富管理业务现状与问题 - 中国居民财富超600万亿元人民币,2015-2023年财产性收入年均增速8.5%,但资本市场配置比例不足总资产20%[19] - 证券行业仍以股票交易服务为主,佣金收入占比高,服务模式倒置导致投资者即使在牛市也经常亏损[4] - 基金投顾业务试点机构超60家,管理规模1500亿元,服务客户超500万户,但业务规模占比不足财富管理业务3%[21][24] 国际财富管理发展经验 - 摩根士丹利通过并购完成转型,2023年财富管理收入占比升至48%,买方投顾业务收入占比超50%[12][13] - 瑞士银行收购瑞信后客户资产规模显著提升,2024年财富管理收入占集团总收入超50%,2025年预计达6万亿美元[9][10] - 国际机构普遍建立金字塔型服务架构,如摩根士丹利形成超1300人投资顾问团队的四层服务体系[12] 财富管理业务模式特征 - 成熟市场形成"配置-组合-资产"联动模式,全权委托资产规模决定收入而非交易量[11] - 资产配置能力是核心竞争力,需建立专业团队并将理念传导至一线客户经理[11] - 服务体系延伸至家族办公室和独立投顾平台,瑞银等机构为超高净值客户提供定制服务[11] 中国机构转型实践 - 国联民生证券通过三层服务体系实现配置闭环,定制40+基金投顾策略服务超万人,规模达8亿元[22][23] - 考核体系从交易量转向客户资产保有量,组织架构逐步接近国际成熟模式[22] - 一线客户经理能力提升,形成自下而上业务推进模式,培养30+投顾团队提供50亿FOF定制服务[23] 行业发展前景 - 亚太地区预计贡献全球近30%新增金融财富,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是金融领域最广阔蓝海[9][18] - 房地产红利消退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将推动家庭增加资本市场配置需求[19] - 需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优化经营模式才能真正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20]
葛小波:关于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思路的思考|财富与资管
清华金融评论·2025-08-16 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