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戏产业十年发展 - 2015至2025年间中国游戏产业年营收从1407亿元增长至3257亿元,实现翻倍增长 [1] - 移动游戏发展、游戏出海及经典IP价值塑造成为核心增长动力 [1] 游戏宣发与买量演变 - 早期依赖应用商店渠道资源,通过联运分成换取流量支持 [3] - 4G普及与社交媒体崛起推动买量成为核心增长策略 [2] - 2014年硬核联盟成立,渠道话语权增强,厂商转向自主买量策略 [3] - 初期粗放式买量占优,宣发效果远超产品质量 [4] 出海买量挑战与策略 - 海外市场渠道碎片化,归因机制差异导致国内"玄学起量"模式失效 [5][6] - 需针对不同平台设计本地化素材,如Snapchat强调真实社交体验 [7] - 厂商转向精细化运营,专注T2/T3市场(中东、巴西、印尼等) [8][10] - 本地团队与数据协同成为出海买量关键 [7][12] 隐私合规影响 - GDPR、CCPA及苹果ATT政策限制数据追踪,归因准确性下降 [11] - 行业通过数据共享与概率归因寻找平衡点 [12] 买量成本与模式转型 - 2025年上半年TOP100游戏买量成本达180亿元,同比增长86.6% [13] - 销售费用率从2020年24%升至2023年29% [13] - 效果广告边际效应递减,品牌广告与效果广告并重成为趋势 [13][14] - AI技术提升投放效率,如Unity Vector模型安装量及内购金额提升15%-20% [15] 技术赋能与未来方向 - AI驱动自动化投放,替代传统人工作业模式 [16] - 主播实时互动内容(如Twitch)成为单机/PC游戏重要推广方式 [14]
3257亿产值背后的隐形推手:解码中国游戏买量十年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16 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