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乳制品行业战略转型 - 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提升"模式,核心驱动为技术创新、产品差异化和价值链延伸 [5][6] - 转型背景包括全球供应链调整、消费升级及国内奶源阶段性过剩 [6] - C端市场饱和导致价格战加剧,利润空间压缩,B端市场成为新增长点 [6] B端乳制品市场发展现状 - 市场规模达千亿级别,咖啡、烘焙、茶饮行业为主要驱动力 [9] - 2023年现制奶咖销量33亿杯(增速37.5%),2025年预计达50亿杯 [9] - 华安证券预测2025年咖啡赛道为乳品行业带来265亿元扩容 [12] - 烘焙市场规模2024年达6110.7亿元(同比+8.8%),2029年预计增至8595.6亿元 [12] 国产替代加速趋势 - 高端稀奶油、黄油等领域国产化率不足30%,国际品牌主导 [13] - 国产乳企供应链更短,成本优势显著(生鲜乳价格2024年4月3.07元/千克,同比-11.3%) [15][16] - 反倾销政策提升国内乳企竞争力,70%-80%份额仍由进口品牌占据 [15] - 头部企业如君乐宝、伊利、蒙牛通过技术突破填补高端产品空白 [17] 乳企B端布局策略 - 蒙牛:2021年推出"蒙牛专业乳品",聚焦餐饮、咖啡等场景,核心SKU包括餐饮纯牛奶、稀奶油和厚乳奶基底 [21][23] - 伊利:设立"伊利索非蜜斯"品牌,与奈雪的茶等连锁合作,上海应用创新中心支持多场景需求 [23] - 君乐宝:差异化切入高端稀奶油市场,与西诺迪斯合作推出"蔻曼纯净稀奶油",绑定新茶饮供应链 [24] B端市场竞争逻辑与挑战 - 竞争焦点转向产品专业性、定制化能力及供应链效率 [29] - 技术壁垒(研发投入)、规模壁垒(产能要求)和品牌壁垒(客户信任)构成行业门槛 [32] - 价格战风险可能扰乱市场,低价策略影响盈利与产品质量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