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车企60天账期成空头支票,大批供应商难回款
商业洞察·2025-08-17 17:22

文章核心观点 - 工信部推动车企缩短供应商账期至60天的政策落地两个月后,行业执行情况参差不齐,部分头部企业通过流程优化兑现承诺,但多数企业仍存在操作层面的阻滞 [5][7] - 汽车行业传统账期问题严重,供应商普遍面临"货交了,钱要等半年到一年才能收"的困境,且"账期+承兑汇票"模式进一步拉长实际回款周期 [11] - 车企面临资金短缺压力,12家主要上市车企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合计达9609.31亿元,占流动负债比例55.39%,强行缩短账期将加剧资金链紧张 [12][13] - 汽车行业利润率持续下滑,从2018年7.3%降至2024年4.3%,2025年Q1进一步降至3.9%,价格战导致平均折扣率达16.8%,经销商库存增加40万辆 [16] - 解决账期问题的关键在于车企先走出经营困境,目前仅有极少数车企能真正摒弃商业承兑汇票等支付方式 [17] 政策背景与行业响应 - 2025年6月1日新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实施,明确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付款不得超60天,禁止强制接受商业汇票 [5] - 政策落地10天内,近20家车企承诺将供应商账期锁定在60天内,部分企业排除商业承兑汇票支付方式 [5] - 工信部开通"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线上问题反映窗口",但供应商使用率低 [9] 头部企业执行案例 - 中国一汽组建跨部门专项工作组,形成从流程到监督的闭环管理 [7] - 广汽集团构建覆盖"订单下发-验收入库-对账结算-货款支付"全流程的管控体系 [7] - 赛力斯推行数字化管理,实现全流程透明可追溯 [7] 行业执行现状 - 部分新能源汽车品牌采购合同条款和财务流程未实际更新,操作层面仍维持原状 [7] - 多数企业调整涉及多部门协同,60天难以完成流程再造和系统适配 [7] - 存在通过模糊付款起算时间、延长验收周期等方式变相拉长账期的操作空间 [7] 供应商困境 - 供应商与车企话语权严重失衡,供应链长期供过于求背景下只能妥协接受长账期 [9] - 供应商普遍持被动态度,等待车企通知而不会主动推动账期缩短 [8] - 承兑汇票模式使供应商需额外等待6个月才能拿到款项,提前兑付需支付利息成本 [11] 车企资金压力 - 比亚迪2025年Q1应付账款规模达2507.73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仅85.81亿元,现金储备约1949亿元 [13] - 若将账期从127天缩短至60天,比亚迪需提前支付约1250亿元款项 [13] - 2024年上市车企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平均182天,多数介于60.4至232.8天之间 [11] 行业经营环境 - 2024年汽车行业新车市场整体零售损失接近2000亿元 [16] - 2025年4月汽车制造商平均折扣率16.8%,较2024年全年平均翻倍 [16] - 2025年前5个月经销商库存200万辆,同比增加40万辆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