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虹半导体收购华力微电子 - 华虹半导体计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上海华力微电子控股权 旨在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标的资产为华力微运营的65/55nm和40nm竞争性资产对应的股权[2] - 行业面临需求结构剧变 AI芯片和车用半导体需求爆发 消费电子持续低迷 地缘政治因素加剧供应链不确定性 成熟制程价格压力增大 产能利用率普遍下降[3] 中芯国际转型功率半导体 - 中芯国际加速布局功率器件产能 将部分逻辑电路产能转向功率器件 2025年二季度销售收入22.09亿美元 产能利用率92.5% 环比增长2.9个百分点[4][5] - 二季度汽车电子产品出货量环比增长20% 主要来自模拟 电源管理 图像传感器等多类型车规芯片 国产替代是核心驱动力 客户将单个产品整合带来放大效应[6] - 目前面临产能供不应求 订单大于产能 但车规产品认证周期长 需要跨越两次验证周期 增长较慢[7] 芯联集成自研+代工双轨战略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4.95亿元 同比增长21.38% 二季度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0.12亿元 向系统级代工转型 模组封装业务增长141% 车规功率模块增长超200%[8][9] - 车载领域收入占比47% 同比增长23% 已导入15家客户 8英寸SiC MOSFET产线实现量产 碳化硅功率模块装机量全国第三 单车配套价值量预计从2024年2000元增至2029年4500元[10] - AI领域开发55nm BCD集成DrMOS芯片 预计2030年覆盖人形机器人传感器80%价值量 毛利率3.54% 同比增长7.79个百分点 目标2026年收入超百亿[11] 格罗方德技术授权模式 - 格罗方德与中国厂商合作 通过技术授权提供车规级工艺 华虹集团积极与海外代工厂合作 深耕嵌入式存储器 功率器件等领域 拥有1.0微米到65/55nm工艺能力[13][14] - 华虹半导体2025年二季度销售收入5.661亿美元 同比增长18.3% 毛利率10.9%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800万美元 环比增长112.1% 预计三季度收入6.2-6.4亿美元[15] - 意法半导体与华虹合作生产40nm节点MCU 采用技术授权+本地制造模式 提升产品质量与交付能力 优化成本结构[16] 台系厂商策略调整 - 联电减少低附加值产能 加大车规电子 功率器件 射频等领域投入 力积电聚焦中高压驱动IC 图像传感器 车规MCU等应用 与大陆面板厂 汽车电子厂形成稳定供应链[18][19] - 大陆政策鼓励车规 功率 模拟等领域自主可控 与台系厂商技术储备契合 台系厂商从"生产者"转变为"技术与生态参与者"[20] 行业转型挑战 - 新领域技术门槛高 认证周期长 车规产品需2-3年 工业级需1-2年 转型伴随高额资本开支 产能与需求存在错配风险 折旧政策和产线结构差异影响财务表现[22] - 行业从制程节点竞赛转向综合能力较量 特色工艺专业化 垂直整合深度 客户绑定程度成为关键因素 转型是进入新发展周期的必经之路[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