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背景与成立 - 公司成立于2021年,创始团队有日本企业工作背景 [6] - 2020-2022年口罩期期间,创始人长期逗留日本,理由是搭建日本研发团队 [7][8] - 2023年完成数千万元融资后创始人回国,但随后决定考取研究生并于2024年考上,计划2025年9月入学 [9][10][11] - 备考研究生期间是公司经营最好的阶段 [12] 核心团队与管理问题 - 公司在华南两座相邻城市多次落地,原因是核心团队不和谐 [14] - 联创和核心研发团队因创始人长期不在国内而要求加薪,导致管理松散 [15][16][17] - 创始人回国后不得不在另一城市成立研发中心,导致公司在三个地方设立团队,大幅增加管理成本 [17] 股东冲突与导火索 - 2024年下半年,创始人未经全体股东大会同意出售员工持股平台股份,引发老股东不满 [19] - 公司未如期出具在研产品测试报告,创始人解释为日本团队仍在研发 [19] - 股东集体发起回购通知或诉讼,创始人股权被冻结 [19] 收购与翻盘机会 - 2025年初,一家头部企业提出收购方案,估值让投资人回本退出,创始人接近0元转让,但创始人坚决不同意 [21] - 股东提出由技术团队和管理层接手经营,创始人仍不同意 [22] 最新进展 - 公司国内业务运营和管理正常,账目清晰 [24] - 股东试图从日本团队找到创始人经营不利的证据,但日本团队已于2024年4月解散 [25][26] - 创始人目前行踪不明,原计划2025年9月在国内大学读研 [27][28] - 两家国资股东及时退出,其他股东资金被套 [30] 整体评价 - 创始人无力且无心经营公司 [30] - 投资人监管不力,尤其是公司持续融资后放松监管 [30]
某固态电池项目破产的背后 来自老股东独家访谈
叫小宋 别叫总·2025-08-18 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