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航旅纵横整合38家航司资源推出"民航官方直销平台",主打"源头机票"概念,承诺价格透明、无捆绑销售等六大优势,但实际价格并未显著低于OTA平台[4][6] - 行业面临航司与OTA长期博弈,航司通过"提直降代"政策提升直销比例,航旅纵横作为中航信旗下平台成为航司对抗OTA的新渠道[15][16][20] - 航旅纵横具备官方背景和专业用户基础,但在价格竞争力、服务体验及商业模式上仍存短板,短期难以颠覆OTA市场格局[22][24][26][28] 行业格局与竞争态势 - 航司与OTA矛盾核心在于定价权与渠道控制权,2015年前OTA佣金占比达票面价3%-10%,三大航司年佣金支出超百亿元[16] - 2024年民航局要求2025年底前航司机票直销比例提升至40%以上,但目前实际占比远低于该目标[16][18] - 2024年三大航司联合整顿OTA违规行为,南航暂停去哪儿网代理资格,国航、东航跟进封杀违规OTA[19] 商业模式与价格机制 - 机票价格构成:航司底价+机场建设费/燃油附加费+平台服务费/代理人加价,航旅纵横虽直连中航信系统但无法保证最低价[8][11] - OTA通过交叉销售(酒店/保险等高利润服务)补贴机票低价,而航司官网及航旅纵横等直销渠道缺乏此类盈利模式[10][26] - 76%旅客购票首要考虑价格因素,仅12%关注退改透明度,航旅纵横价格透明度优势难以抵消OTA实际价格优惠[27] 平台优势与挑战 - 航旅纵横激活用户超1亿,差旅人群占比高易于转化,但非差旅用户习惯难改变[22][23] - 投诉量激增至13000+条,主要涉及退款延迟、客服失联等问题,客服能力远逊于头部OTA的24小时服务体系[24] - 作为"民航国家队"缺乏独家票源优势,航司为维持渠道平衡不会给予特殊折扣,难以建立垄断性护城河[14][28] 市场影响与长期价值 - 航旅纵横入场迫使OTA规范机票销售行为(如减少捆绑销售),但短期内市场份额冲击有限[28][29] - 行业可能形成分层竞争:价格敏感用户流向OTA,透明度敏感用户选择航旅纵横,最终推动服务优化[28][29] - 中航信背景赋予系统整合能力,但商业化变现与持续投入能力弱于多元化经营的OTA巨头[21][26]
航旅纵横,成不了12306
凤凰网财经·2025-08-18 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