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波司登:“第二增长曲线”可能是毒药
波司登波司登(HK:03998) 创业邦·2025-08-19 11:17

核心观点 - 波司登虽稳居中国羽绒服第一品牌 但面临增长焦虑 正试图通过多元化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但历史经验和当前尝试均显示不乐观 [4][5][6] - 公司2008-2016年的多元化尝试导致收入停滞 利润腰斩 女装业务2025年收入同比下降20.6% 各子品牌均大幅下滑 [9][11] - 当前转向户外和奢侈化两条新路径 但防晒业务增长停滞 奢侈化路径与Moncler存在基因差异 [14][15][20] - 主业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包括直营比例提升 性价比市场挖掘和"羽绒+"产品创新 [24][26][29][32] 历史多元化教训 - 2008-2016年通过收购拓展男装/女装/校服等业务 非主业收入占比曾达13% 但最终导致2016年收入58亿(与10年前持平) 利润2.8亿(仅为上市时一半) [9][11] - 女装业务2025财年总收入651.1百万人民币 同比下降20.6% 其中杰西/邦宝/柯利亚诺分别下降16.4%/25.7%/21.3% [11] - 多元化导致管理层精力分散 消费者心智模糊 2017年战略回调"聚焦主品牌"才实现复苏 [12] 当前多元化尝试 户外业务 - 2022年推出防晒系列 2023年增长超3倍 但2024年基本停止增长 均价400-500元显著高于行业75%产品低于200元的格局 [15] - 防晒服功能差异小 缺乏社交属性 面临Lululemon/迪卡侬/安踏等内外资品牌价格战 蕉下市场份额从80%降至50% [15][16] - 防晒与保暖存在心智冲突 公司已透露将调整战略聚焦下半年销售 [17][19] 奢侈化路径 - 试图模仿Moncler非羽绒服收入占比25%的模式 但Moncler本质是时尚奢侈品牌 且创始人具备意大利时尚圈资源 [20] - Moncler通过"天才之屋"项目保持设计创新 波司登虽进行时尚化尝试但基因不同 [20] - 过度多元化可能稀释专业功能性定位 类似茅台做冰淇淋的案例 [20] 主业发展潜力 运营效率提升 - 采用小单快反模式 爆款贡献80%收入 存货周转率行业最高 门店从1.3万家精简至3470家 [24] - 直营比例仅40% 远低于Moncler(80%)和加拿大鹅(70%) 高端市场需提升体验式消费场景 [26] 市场覆盖优化 - 三大品牌矩阵覆盖低中高端 但雪中飞(第五)和冰洁表现不佳 合计收入23亿远逊于鸭鸭(超100亿) [28][29] - 千元以下市场空间达千亿 雪中飞存在巨大提升空间 [30] - 产品参数对比显示波司登(2899元)介于Moncler(14900元)与雪中飞(1049元)之间 [31] 正确多元化方向 - "羽绒+"策略如三合一冲锋衣更符合品牌心智 Moncler非外套收入也仅25% [32] - 通过收购同赛道高端品牌(如Bogner和Moose Knuckles)进行品牌运营 但需时间培育 [32] - 羽绒服行业市占率仅15% 海外市场刚起步 专注主业仍有广阔空间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