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2025年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展示了人形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与挑战,包括运动能力、稳定性和自主性等方面的突破 [1][4][7] - 运动会设置了多维度的比赛项目(竞技赛、表演赛、场景赛、外围赛),为行业提供了全方位展示平台 [8] - 人形机器人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企业普遍认为需要通过比赛暴露短板并推动技术迭代 [1][10][12] - 比赛规则在探索中不断完善,首次尝试通过系数调整平衡遥控与自主机器人的公平性 [14][15] 赛事亮点 - 赛事规模:16个国家280支队伍参与26个赛项487场比拼,产生26枚金牌 [4] - 宇树科技表现突出:包揽1500米(6分34秒世界纪录)、4x100米、100米障碍赛和400米4枚金牌 [4] - 天工机器人成为首个人形机器人"百米飞人",成绩21.50秒 [4] - 星动纪元机器人以95.641cm高度创造跳高世界纪录 [7] - 通研院BIGAI-Unitree战队获单机舞蹈比赛冠军 [8] - 光谷东智与北京舞蹈学院合作的人机共舞节目《秦俑魂》获群体舞蹈赛冠军(92.54分) [11] 技术发展现状 - 人形机器人由大脑(感知决策)、小脑(运动控制)和本体(硬件)三部分构成 [10] - 当前技术瓶颈:摔倒频发反映算法和硬件稳定性不足,需重点改进摔倒后的本体完整性保护 [10] - 自主性发展:部分项目仍依赖遥控操作,行业共识是最终需摆脱遥控器实现完全自主 [11][12] - 技术应用方向:工业应用和生活服务是主要定位,需多方向探索不同场景需求 [8] 行业发展趋势 - 赛事效应:第二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2026年8月在北京举办,企业参与热情高涨 [1][15] - 企业信心:魔法原子计划2026年扩大参赛规模,光谷东智观察到技术进步加速 [1][15] - 公众关注度:2024年底以来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入大众视野,社会期待值提升 [15] - 行业生态:比赛促进技术交流,帮助识别各企业技术长短板 [8][10]
人形机器人:跌跌撞撞奔向未来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19 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