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丨如何破解电力市场“规则打架”“标准不一”难题?
国家能源局·2025-08-19 14:47
核心观点 - "1+6"基础规则体系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制度基石和核心架构 旨在解决规则不衔接、标准不一致等问题 为电力资源全国自由高效流动扫清障碍 [2][3][4] 体系定位与功能 - 体系确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顶层设计 明确基本理念、价值导向和运行逻辑 解决市场建设方向性问题 [3] - 统一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注册、信息披露、计量结算等关键环节操作规则 形成全国统一操作手册 [3] - 为中央和地方各级电力市场提供基础制度规则依据 是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市场的前提条件 [3] 体系架构设计 - "1"指《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 是基础性纲领性规则 界定市场主体权责边界、核心交易类型与基本运作模式 [5] - "6"涵盖中长期交易、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注册、信息披露、计量结算六大支撑性规则 针对关键环节制定具体规范 [5] - "1"与"6"构成逻辑严密有机整体 "1"提供方向依据 "6"实现具体落实 覆盖电力交易全环节和全品种 [6] 市场协同机制 - 中长期市场作为压舱石 通过跨年、年度、月度等合约锁定大部分电量 提供长期价格信号和稳定预期 [7] - 现货市场作为风向标 基于实时供需以分钟级、小时级价格信号交易 反映短时供需变化和网络阻塞情况 [7] - 辅助服务作为稳定器 通过市场化机制购买调频、备用等服务 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7] - 三者形成"长期锁定-短期优化-实时保障"连续时间序列 实现电力资源跨时空优化配置 [7][8] - 现货市场节点电价包含位置信号 反映区域供需紧张程度和网络阻塞成本 引导资源区域间流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