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金终于回本了!继续拿着会不会再次被套牢?一文告诉你,千万别再犯同样的错误!
雪球·2025-08-19 21:00

核心观点 - 基金回本之际是反思和调整持仓的最佳时机,需通过两个关键问题判断基金在组合中的角色:持有期限和仓位比例 [6][7] - 投资风险的本质是"需要用钱时账户还在亏",需根据个人投资目标和用钱时间匹配基金特性 [10] - 晨星基金分类可帮助投资者勾勒基金的风险回报轮廓,同一类别基金具有相似风险收益特征 [10] 被忽视的两个关键问题 - 投资者常忽略"买多久"和"买多少"对投资结果的影响 [10] - "买多久"需考虑市场不确定性下基金的亏损风险可控性 [10] - "买多少"需评估基金在组合中的合理占比 [10] - 晨星基金分类可作为判断基金角色的实用工具 [10] 基金持有期限判断 - 需重点关注最大回撤和最大回撤持续期两个指标 [13] - 权益仓位高的基金最大回撤持续时间可达7-10年,部分行业基金至今未恢复 [17] - 根据用钱时间将持有期分为四类: - 短期(1-2年):匹配回撤小、恢复快的基金 [21] - 中短期(2-6年):选择有一定收益弹性但回撤较小的基金 [21] - 中长期(6-10年):可承担更大回撤风险,从长期增值角度选择 [21] - 长期(>10年):适合高股票仓位基金 [21] 基金仓位配置原则 - 配置应考虑分散程度和策略复杂程度两个维度 [25] - 基金角色可分为三类: - 核心持仓(40-80%):分散度高、配置均衡的基金 [26] - 次核心持仓(15-40%):聚焦重要领域但非整体市场表现的基金 [26] - 卫星持仓(0-15%):细分行业或复杂策略基金 [27] 中国基金组合定位 - 结合持有期和仓位比例可确定基金在组合中的定位 [29] - 多数基金不适合短期需求,只适合长期投资 [30] - 很多基金类别仅适合长期组合中小比例持有 [31] - 正确匹配持有期和仓位比例可避免致命错误 [32] 投资方法论 - 雪球三分法通过资产、市场和时机三大分散实现风险分散和收益多元化 [33] - 选低成本产品、匹配持有期、控制高风险仓位是长期投资成功关键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