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政策定位 - 《能源法》将"推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纳入法律框架,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发展新型储能",明确新型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调节作用 [3] - 国家能源局通过20余项专项政策形成"引导科学发展-完善市场机制-加强电站安全"管理体系,明确新型电力系统顶层设计 [3] - 省级层面结合本地资源禀赋与需求,因地制宜出台实施方案,探索创新市场模式和成本疏导机制 [3] 装机结构发展 - 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较2023年底增长130% [4] - 大型化、中长时新型储能占主导,单站规模≥10万千瓦项目占比62%,储能时长≥2小时项目占比86% [4] - 独立与共享储能合计装机3412万千瓦(占比46%),较2023年提升15个百分点 [4] - 年均等效利用小时数达911小时(较2023年提高300小时),与中东部地区分布式光伏年利用小时数相当 [4] - 迎峰度夏期间为20个省级电网提供顶峰保障,构网型储能提供毫秒级故障恢复能力 [4] 技术创新路线 - 形成"应用一代、示范一代、预研一代"的梯次发展生态,技术创新从单一突破转向体系化布局 [5] - 锂电主导技术实现代际跃迁,在电池本体、热管理、系统并网技术等方面快速迭代 [5] - 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飞轮储能等实现工程化突破,奠定长时调节和惯量支撑技术基础 [5] - 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氢储能技术等前沿颠覆性技术加速发展 [5] 市场机制转型 - 电力现货市场正式运行,通过价格信号引导新型储能参与系统调节 [7] - 辅助服务市场多元化,明确准入条件、交易模式、价格机制及参与备用、爬坡、黑启动等规则 [7] - 部分省份探索容量补偿机制,明确补偿期限和分摊主体 [7] 标准体系完善 - 2024年发布新型储能领域国家标准26项,行业标准18项,覆盖规划设计、接入电网、运行控制等全链条环节 [8] - 通过性能分级引导技术路线差异化发展,严格安全标准倒逼行业淘汰落后产能 [8] - 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全技术路线的规则体系,为全球储能标准化提供基准框架 [8]
专家解读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 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国家能源局·2025-08-20 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