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核心观点 -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需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2] - 城乡差距较大主因在于农民收入偏低,提升6亿农民人均年收入可带动GDP增长10个百分点[5] - 通过五大措施推动城乡融合:提升城镇化率、户籍改革、土地权益保障、特大镇赋权等[5][6][7][8] 城镇化进展与目标 - 城镇化率从2012年53.1%提升至2024年67%,12年增长13.9个百分点[3] - 目标到204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78%,新增2亿农民进城[5] -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需从48%提升至78%,解决2.5亿"半市民化"人口问题[6] 农民收入与土地改革 - 农民户均耕地从7.8亩增至30亩后,务农收入可达8万-10万元/年,缩小城乡收入差距[9] - 农村"三块地"改革(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用地)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目前97%收入依赖劳动[11] - 农业GDP从8.3万亿元提升至16万亿元,需通过"第六产业"模式整合一二三产[10] 城市发展与经济带动效应 - 农民进城将消化房地产库存,摊薄基建成本,促进超大城市群形成[11] - 特大镇赋权改革涉及3.8万个乡镇,2亿人口,部分将升级为特别市或县城节点[8] - 城市群壮大将激活基建、建材、家电、新型消费等内需潜力[12] 农业现代化路径 - 户均耕地扩大后,农业机械化与科技推广成本降低,缓解农田撂荒风险[9] - "第六产业"通过产业链整合(1+2+3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满足健康饮食需求[10] - 土地流转机制完善可推动资本与技术下乡,改造传统农业生产模式[10][11]
黄奇帆:农民人均收入低的重要原因在于土地不够
和讯·2025-08-20 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