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学历贬值又如何,民办大学赚疯了
36氪·2025-08-20 21:51

学费通胀与民办大学盈利模式 - 国内大学学费普涨,民办大学部分专业年学费突破4万元,进入"万元时代"[5][6] - 民办大学净利率高达30%-32%,盈利能力堪比奢侈品爱马仕[8][21][22] - 学费涨幅分化明显:公办大学年涨500-2000元,民办大学涨幅常以万元为单位[24] 民办大学商业模式分析 - 商业模式本质为"扩招+高价+低成本"的升级版连锁零售,毛利率普遍超40%[9][38][41] - 通过并购加速扩张:中教控股2016-2024年持有高校从3家增至10家,融资成本从1500万飙至4.7亿[39] - 成本控制手段包括降低教师工资和设备投入,教育投入与毛利率呈反比[10][44] 行业历史与政策背景 - 1998年高校扩招政策催生民办高教集团,22家港股上市集团覆盖全国24个省级行政区[17][19] - 公立大学财政压力加剧:2025年教育部高教拨款1143亿元,同比降4.7%[26] - 公立大学学费20年未涨导致实际培养成本缺口,倒逼学费调整[25] 市场现状与挑战 - 招生困境显现:20余所民办高校出现超100人缺额,部分学校缺额达数千人[48] - 学历贬值加剧:2022-2025年高校毕业生从1076万增至1222万,14%增幅导致就业竞争恶化[51] - 教育性价比下降:本科毕业生月薪6050元,57.8%低于6000元,而四年教育支出超10万元[52][53] 行业发展趋势 - 民办大学与职校生源分流:高教学历溢价消失推动学生转向就业导向的职校[54] - 资本市场看衰:中教控股近一年股价跌30%,新高教集团跌超25%[47] - 低质高价模式不可持续,多所民办大学已面临停办危机[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