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驱动液冷散热需求 - AI大模型迭代与应用落地推动算力需求提升,芯片功耗与算力密度持续攀升,液冷凭借散热效率、部署密度等优势正加速替代风冷成为主流方案,预计2026年全球AI液冷市场规模达86亿美元[2] - AI芯片及服务器功率密度快速提升,Vertiv预计至2029年单个AI GPU机柜功率超1MW,单AI POD功率超500kW,机架密度达20kW时液冷优势凸显[2] - 数据中心PUE监管趋严,散热系统作为第二大能耗中心(占能耗约43%),液冷方案可实现PUE小于1.25,显著优于风冷的1.5+水平[9][20][21] 液冷技术路线对比 - 冷板式液冷当前产业化最成熟,对机房改动小且散热效果显著优于风冷,预计率先规模落地,2024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同比增长67%至23.7亿美元[3] - 浸没式液冷散热效果最优(PUE 1.05-1.09)但技术难度高,喷淋式处于实验阶段,冷板式PUE为1.1-1.2且兼容现有硬件架构[30][34][37] - 液冷散热能力显著优于风冷:水导热率是空气23倍,单位体积热容量达3243倍,冷板式传热量较风冷提升5-10倍[22] 产业链生态与市场格局 - 产业链上游(冷板/CDU/快接头)和中游(服务器厂商/解决方案商)加速布局,英伟达GB200/GB300 NVL72推动生态形成,单GPU液冷系统价值量约1018美元[3][53] - 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前五大厂商(浪潮/超聚变/宁畅/新华三/联想)市占率超85%,2024-2029年市场规模CAGR预计达46.8%[42][45] - 海外厂商Vertiv/CoolIT Systems/台达占据生态位优势,国内英维克/曙光数创/申菱环境等积极切入供应链,英维克Coolinside方案累计交付达1.2GW[38][48] 下游应用与市场空间 - 北美云厂商2Q25资本开支同比增66%至958亿美元,谷歌/微软/Meta均上调2025-2026年资本开支指引,液冷渗透率加速提升[7][51] - 中国互联网厂商(阿里/字节)、电信运营商和政府行业占液冷需求90%,阿里计划三年云计算&AI基础设施投入超过去十年总和(3366亿人民币)[8][51] - 测算2025/2026年全球AI服务器液冷市场规模将达30.7/85.8亿美元,其中英伟达GPU对应占比85%/86%,GB300 NVL72单系统液冷价值量超7万美元[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