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WA:数实融合时代下数字金融的创新探索与实践|金融与科技
清华金融评论·2025-08-21 17:32

RWA概念与定义 - RWA指将现实世界中的实体资产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数字化映射和上链,形成可数字化表示、融资和交易的新型资产形式,涵盖房地产、基础设施、收益权、艺术品、贵金属、大宗商品、知识产权、股票、债券、基金等有形或无形资产[4] - RWA通过链接实体资产与数字资产,为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和金融服务创新提供新途径,实现更透明、更高效、更安全的资产管理和交易[4] - RWA能提升数实融合水平,是数字金融的创新路径,可赋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4] RWA优势分析 - 确保资产可信透明:通过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技术实现资产数字孪生,实时记录并反映资产运营和收益情况,做到权属、存续状态及运营数据可信透明、可追溯、难以篡改,显著提升产业资产配置效率[7] - 提高资产流动性:以通证为载体的数字资产能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便捷交易流转,突破地域、时间、交易流程限制,通证无限可分性避免优质资产流动性危机,提高变现效率[7] - 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中介环节,实现自动化交易流程,降低交易成本,通证可对接更广泛全球投资者,降低对特定区域资金来源依赖,提高融资效率[7] - 增强风险管控能力:借助区块链可信性、可追溯性实时记录资产交易流转信息,为风险评估提供更准确全面数据支持,智能合约动态监控资产并自动执行风控措施[8] RWA劣势分析 - 法律法规不完善:资产数字化和通证化过程涉及所有权、发行规则、交易规则、跨境监管缺乏明确法律规定,易引发法律纠纷,通证经济早期发展阶段法律关系变革尚不明确[9] - 存在技术安全风险:依赖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技术,网络攻击可能导致区块链网络瘫痪或数据篡改,智能合约漏洞可能被利用导致数字资产被盗或协议破坏[9] - 准确估值难度大:现实世界资产种类繁多缺乏统一标准化估值方法,估值须引入外部数据源,数据不准确或更新不及时可能导致估值偏差影响定价和投资决策[9] - 市场认知度仍较低:创新数字金融模式在金融市场中认知度和接受度较低,导致市场深度不足、交易活跃度不高,限制通证市场规模扩大和价值实现[9] RWA发展历程与监管实践 - RWA最早起源于2017年Polymath和Harbor项目将证券代币化的探索,2023年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成功发售8亿港元代币化债券,2024年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出Ensemble项目促进代币化应用[10] - 中国香港对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执行"双牌照"制度,"证券型代币"适用于《证券及期货条例》监管,"非证券型代币"适用于《打击洗钱条例》监管,为跨境交易提供安全保障[10] - 2024年中国内地两项新能源资产和一项农业资产分别在香港和上海通过RWA模式尝试配置全球资源,Web3.0开始赋能实体企业[10] 新能源行业RWA应用案例 - 朗新集团和协鑫能科在香港金管局Ensemble项目沙盒支持下分别发行充电桩和光伏电站RWA证券类通证,将有形资产或无形资产所有权或收益权数字化上链[11] - RWA通证赋能科技金融,将新能源实体资产活化为数字资产融合上链,通过区块链实现资产运营信息数字化、实时化、透明化和可信化,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并降低道德风险和中介背书成本[11] - RWA通证赋能普惠金融,使更多中小投资者参与新能源行业发展,发行和交易不受地域限制,吸引全球投资者增强跨境融资能力,为新能源企业开辟境外绿色金融新模式[11] - 两家公司采取境外发行模式,通过在监管相对宽松的中国香港设立子公司或特殊目的实体进行发行,须严格遵守当地证券法、反洗钱法等法律法规,同时关注中国对外投资、外汇管理等相关规定[12] 农业领域RWA创新模式 - 马陆葡萄RWA项目结合农业数据要素探索创新融资,未发行代币而是形成在上海数据交易所可交易的农产品数据资产类RWA,因中国境内直接发行和交易代币形式的RWA缺乏明确法律依据[13] - 项目公司左岸芯慧资产包括马陆葡萄销售权及附着在实体资产之上的生产经营数据资产,数据通过浦江数链平台上链确保可信、可追溯、难以篡改,实时披露生产经营情况[13][15] - 左岸芯慧股份登记托管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可交易流通并存证于股易链平台,根据马陆葡萄销售权及RWA数据资产价值确定公司估值,实现1000万元股权融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