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不掉”的免密支付,肥了平台的钱包?
凤凰网财经·2025-08-21 20:54
免密支付风险与行业现状 - 免密支付功能无需输入密码或认证即可完成交易 但存在盗刷风险 用户损失金额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1] - 免密支付投诉达6.4万条 涉及电商平台、会员开通及二手交易平台等场景[2] - 免密支付渗透率稳定 中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10亿人 潜在风险影响范围广泛[4] 平台操作机制与商业动机 - 支付宝、微信、美团、京东、滴滴、抖音、携程等平台均提供免密支付服务 覆盖衣、食、住、行全方位消费[5] - 开通免密支付仅需一键 但关闭需多步骤操作 微信平台需至少六个步骤才能解绑[5][7] - 免密支付使用户客单价提高18% 但退货率增长40% 反映冲动消费增加[11] - 自动扣款功能帮助商家稳定获利 有头部平台因默认开通免密功能年增收超百亿元[11][12] 监管与追责困境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要求经营者在自动续费等日期前显著提示消费者[13] - 平台常以用户授权作为抗辩理由 用户追责需承担高额成本及复杂举证流程[14] - 盗刷案例中存在风控真空 支付机构与银行均未对异常交易实施有效拦截[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