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越涨,心里越慌
市场参与度与资金结构 - 散户当前市场参与度仅相当于2015年和2021年9月24日行情的1/3 [4][6] - 散户持股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交易份额占市场70% [6] - 近两年有近200万亿元定期存款到期,可能成为市场增量资金 [6] 主要机构与资金动向 - 国家队自市场低谷起累计买入万亿元宽基指数产品 [5] - 主动公募基金时隔三年再次出现"翻倍基金" [5] - 36家百亿量化私募机构平均每家盈利近20亿元 [5] - 外资呈现快速进出特征,桥水基金清仓16只港股并实现14.1亿美元收益 [5] 个股操作案例与市场特征 - 民生银行案例显示投资者在2015年高点9元全仓买入,经历长期套牢后于2023年接近成本线 [10][11] - 投资者通过分红股息将持股成本降至5元左右 [11] - 结构性行情特征明显,8月指数上涨期间全市场超3000只股票下跌 [32] - 投资者采用低吸策略,7月成功率约70% [15] 投资策略与行为模式 - 部分投资者通过配置美债、黄金、ETF构建对冲系统 [28] - 低操作频率策略在2023年取得超额收益,年收益跑赢上证指数 [25][27] - 投资者偏好明牌逻辑产业趋势标的,避免高频交易 [30] - 散户普遍存在"亏损死扛、盈利即抛"的行为模式 [15] 市场情绪与历史对比 - 2015年牛市期间高校寝室炒股现象普遍,2023年同期缺乏类似狂热情绪 [32] - 游资代表陈小群公开宣称获得10倍收益 [5] - 当前市场被称为"躲牛市",需精准把握赛道与时点才能获得收益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