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迪卡侬中国业务因成本上升和竞争加剧导致消费者流失,正考虑出售约30%股权,估值约10亿-1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00亿元)[5] - 公司通过涨价和高端化转型应对困境,但策略执行过快引发消费者抵触,导致利润下滑和市场份额被侵蚀[6][7][8][10][11] - 潜在收购方包括京东集团、安踏体育及国际PE机构,各方优势不同但均面临迪卡侬家族控股权和定位冲突等挑战[19][20][21][23] 消费者流失与涨价策略 - 核心商品价格大幅上涨:20L背包从49.9元涨至89.9元,MH500冲锋衣从199元涨至599元,抓绒外套从249元涨至499元[6] - 涨价主因包括供应链成本飙升(如锦纶、防水涂层及金属原材料涨价)、物流与关税压力,以及人力成本上升(珠三角工厂普工月薪从2015年2800元涨至2024年5500元)[7] - 仓储式大店模式需高成本维持体验区,一线城市门店租金和人工成本上升使"低售价+高体验"模式难持续[7] 财务与运营表现 - 净利率仅5%-6%,低于耐克、阿迪达斯和安踏(超10%)[8] - 2021-2023年库存周转天数增加,坪效下降,营收增速从21.3%跌至1.15%[8] - 净利润连续三年低于10亿欧元,2024财年净利润从9.31亿欧元下滑至7.87亿欧元[8] 市场竞争格局 - 平价用户转向白牌或抖音工厂店(如19.9元速干T恤),下沉市场被探拓(39元速干衣、59元徒步鞋)和骆驼(136元溯溪鞋年销超百万双)渗透[10] - 中端市场受安踏(129元防泼水冲锋衣、199元轻量跑鞋)和李宁(城市骑行裤、户外休闲鞋)挤压[10] - 高端市场被lululemon(850-1200元瑜伽裤)、HOKA(1200-1500元厚底跑鞋)、凯乐石(专业性能产品)和牧高笛(2000元级帐篷)分流[11] 内部管理问题 - 薪资水平偏低:一线城市一线员工月薪仅2300-2500元,零售岗位运动主管薪酬为6000-8000元,低于安踏和lululemon(过万元)[13] - 高度集权模式导致效率低下,门店缺乏商品陈列和促销自主权,需层层审批[16] - 人才流失严重,因低薪和晋升机制僵化(如区域销售优异者未获晋升)[13][16] 战略调整与高层变动 - 2022年起区域性试水涨价,2023-2024年全面涨价,但策略执行过快与消费者"平价超市"心智冲突[11] - 2025年3月更换全球CEO和董事会主席,2024年初挖角lululemon前中国品牌负责人张晓岩任CMO,推出399元女性夹克等高价产品[17] - 中国区决策权仍归法国总部,本土化调整受限[17] 潜在收购方分析 - 京东集团:优势包括全渠道协同(京东亚洲一号仓支持30分钟配送)、数据驱动选品(优化SKU结构)、物流成本压缩(50个自营仓承接94.2%本土化产能),近期22亿欧元收购CECONOMY体现本地化运营能力[19][20] - 安踏体育:优势包括品牌矩阵互补(主品牌覆盖100-500元价格带,始祖鸟和萨洛蒙补位高端)、供应链效率提升(实时数据系统每15分钟生成热力图),FILA中国营收占比从0.5%升至近40%验证本土化能力[20][21] - 国际PE机构:黑石擅长供应链重构,凯雷具特许经营改造经验(麦当劳中国门店从2500家增至超7000家),但要求超30%股权获控制权,与迪卡侬家族70%控股要求冲突[19] - 安踏若收购可能推动"生活方式化",但需平衡迪卡侬"专业运动"用户心智(占比68%)与情感溢价定位冲突[23]
男人最爱的迪卡侬,失宠了
首席商业评论·2025-08-25 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