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谁是2025年中国造车第一城?
虎嗅APP·2025-08-25 21:34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业区域格局分析 - 安徽以149.95万辆汽车产量位列省级行政区第一,反超广东18万辆[6][7] - 重庆以121.85万辆位居省级排名第三,但领跑全国城市排名[6][14] - 前十省级产区包括广东(131.34万)、山东(120.06万)、江苏(116.10万)、陕西(94.32万)、浙江(89.62万)、上海(81.05万)、湖南(74.76万)和吉林(71.82万)[6] 主要汽车城市产能表现 - 重庆上半年产量121.85万辆(同比微增0.4%),长安汽车贡献135.5万辆产能(近8年新高),赛力斯产量20.25万辆[14][17][18] - 上海产量81万辆(同比基本持平),特斯拉上海工厂产量减少13.3%至72万辆[20][21] - 北京产量71.3万辆(同比增长24.8%),新能源车产量增长2.5倍,小米汽车8个月交付136,854台[23][26][27] - 西安上半年产量超85万辆(超越上海),比亚迪西安基地产量60.81万辆(+34%),吉利西安产量16.46万辆(+30%)[31][33] - 合肥前5个月产量近70万辆,预计上半年超80万辆,规划总产能超300万辆[36][39] 新能源转型与产业升级 - 重庆新能源产业因问界系列和长安转型快速发展,阿维塔工厂自动化率达100%[16][17] - 北京新能源车产量预计全年超40万辆(原2025年目标仅30万辆),小米/理想/极狐推动转型[27][28] - 柳州微型电动车占比超90%,上汽通用五菱主导生产,微型电车市占率连续四年全国第一[48][49] - 青岛前6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量12.5万辆(超去年全年),济南比亚迪基地2024年产量36万辆[53][54][56] 统计口径变化影响 - 2025年起统计方式由"企业法人所在地"改为"生产地统计",导致深圳产量可能暴跌200万辆[40][41] - 比亚迪多地生产基地(合肥/长沙/郑州)产量归入当地,深圳本土产能仅约60万辆[41][42] - 广州因广汽全国布局及小鹏肇庆分流,产量数据显著蒸发[44] 区域产业分布特征 - 安徽形成多城市产业群:合肥(蔚来/比亚迪)、芜湖(奇瑞)、安庆(江淮/福田)等16地级市协同[38] - 河南汽车产量80%集中于郑州,比亚迪郑州基地年产能50-60万辆[46] - 山东青岛(46.5万辆)和济南(前4个月33.8万辆)占据全省产量主导地位[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