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鲍威尔Jackson Hole讲话被市场视为鸽派信号 但实际并未给出降息持续性与幅度的强指引 仅阐明美联储政策的"反应函数"——即在就业风险大于通胀时倾向降息 但若通胀风险超越就业 同样可能叫停降息[2][4][5] - 当前美国面临显著更高的关税税率与收紧的移民政策 这两类政策均具有抑制供给和推高价格的效果 可能引发"类滞胀"压力 使美联储陷入进退两难境地[4][5][7] - 不宜将此次讲话视为一系列货币宽松的起点 若经济出现类滞胀 市场风险偏好可能下降 波动或将加剧[2][8][9] 货币政策框架分析 - 美联储2025年修订货币政策框架 删除"平均补偿超调" 回归灵活通胀目标制(FIT) 重申2%通胀目标 强调为维护长期目标会果断行动[5] - 就业目标改为可短期"超过"充分就业 但若威胁物价稳定则可提前收紧 双目标冲突处理重回对称平衡 根据偏离程度与恢复时间决定政策方向[5] - 新框架更关注现实情况与政策目标的偏离程度(deviation)及预计持续时间 偏离越严重、潜在持续影响越久 美联储应对措施越强烈[5] 讲话内容对比分析 - 2024年讲话中 鲍威尔称"政策调整时机已到 方向已明确" 对9月降息态度坚决主动且自信 而2025年讲话仅表示"可能需要调整政策立场" 态度勉强且信心不足[6][7][9] - 对就业表述:2024年认为下行风险增加主因劳动力供给增加及招聘放缓 2025年明确警告若风险实现可能迅速推高失业率[6][9] - 对通胀表述:2024年称上行风险缓解 对回归2%目标信心增强 2025年承认关税影响清晰可见 虽判断为一次性价格变动但明确通胀风险偏向上行[6][7][9] 政策环境与约束 - 显著更高的关税税率与收紧的移民政策共同抑制供给 可能推升价格 但目前影响尚温和 若通胀率进一步偏离2%目标 暂停降息将成为更合适选择[4][5][7] - 货币政策对结构性冲击束手无策 1-2次降息难以实质性改善经济需求 反而可能加速企业成本转嫁 推升消费者价格 侵蚀居民实际购买力[8] - 利率期货市场对9月降息概率定价从75%上升至89% 但降息更多是对非农数据下修的"条件式回应" 不构成对年内降息次数和幅度的有效保障[3][9]
中金:不宜过度解读鲍威尔的“鸽”
中金点睛·2025-08-26 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