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为什么禁止网约车“一口价”既伤乘客,也伤司机?
虎嗅APP·2025-08-26 18:39

网约车市场政策干预分析 - 西安市政府于8月19日全面禁止网约车"一口价"及"特惠单"等低价营销活动 称其扰乱市场秩序并侵害从业人员权益[4] - 江西鹰潭 浙江宁波 河南开封 广东清远等多地交通部门亦要求杜绝低于成本价的恶意竞争[4] - 西安网约车司机密度居全国第三位 其政策可能具有行业风向标意义[5] 低价竞争与内卷的经济学界定 - "内卷"核心特征为缺乏市场增长空间及无法实现技术升级 而非单纯低价竞争[9] - 网约车低价策略伴随市场规模扩大与技术革新 例如平台算法优化降低空驶率 与传统出租车时代形成显著差异[9][19] - 低价订单使网约车服务覆盖普通大众群体 2024年滴滴平台平均抽成比例为14% 近期多家平台宣布将最高抽成降至27%[22] 供需关系对司机收入的影响机制 - 网约车司机收入取决于其他行业人群收入水平 而非自身劳动强度[16] - 平台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 禁止低价订单可能导致总单量下降:济南等地经验显示管控后订单减少反而不利于司机收入[15] - 兼职司机与全职司机对低价订单态度分化 后者多来自传统出租车行业且排斥低价单 但实际接单效率差异较小(非高峰期一口价订单可达3-4单/小时 vs 快车订单仅2单/小时)[15] 平台技术优势与市场效率 - 网约车平台通过双边规模效应优化调度 降低空驶成本与等待成本 形成"降价-市场扩大-服务升级"的正循环[19] - 一口价订单提升交易确定性 解决传统出租车绕路痛点 同时减少平台纠纷管理成本[20][21] - 政策不统一导致平台需在各地保留专项团队应对监管变化 增加系统调整成本与运营支出[22] 消费者选择权与行业生态 - 禁止低价订单直接减少乘客选择权 当前平台提供特价拼车 特惠快车 专车等多元服务选项[10] - 部分司机认为低价订单吸引普通大众群体 若价格过高可能导致需求萎缩:"只有坐车乘客越来越多 司机日子才会好过"[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