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国内新能源热管理领域的早期拓荒者,已完成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两大黄金赛道布局,创业板上市委将于8月28日审议其IPO申请[1] - 公司年产电池液冷板达440.56万片,相关销售收入达11.79亿元,2024年细分产品领域市场份额达到约12.16%,稳居行业领先地位[3] - 公司已构建成熟完备的业务体系,提供移动式热管理(乘用车、运营车)、固定式热管理(储能、移动电源)、特殊式热管理(空中交通、工程机械、船舶)等多元化解决方案[3]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 - 公司成功攻克电池模组受热不均行业难题,将仿真预测与实际热分布温度偏差控制在≤3℃,流阻偏差稳定控制在5%以内,实现100%精准探测形变与鼓包风险[4] - 自主研发核心生产装备实现液冷板全流程"不下线连续作业",自动化钎焊炉节约25%生产场地并降低近50%产线人工操作时间[4] - 累计拥有203项专利(20项发明专利和183项实用新型专利),牵头起草《车用动力电池液冷板技术条件》(CSAE团体标准T/CSAE 324-2023)[5] 客户资源与业绩表现 - 客户覆盖产业链顶端核心企业,包括宁德时代(获"优秀供应商"等多项荣誉)、蔚来/小鹏/理想等超80%国内新能源车企,以及中创新航/孚能科技等TOP10动力电池生产商(覆盖70%市场份额)[6] - 主营业务收入从2022年10.08亿元攀升至2024年14.08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8.17%[7]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达7.43亿元(同比增长45.88%),扣非归母净利润3,128.28万元(同比增长39.14%)[7] 行业发展趋势与需求驱动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从2022年705.8万辆/688.7万辆跃升至2024年1288.8万辆/1286.6万辆,渗透率从25.6%攀升至40.9%,政策明确2035年全面替代燃油车[8] - 预计2025年国内动力电池液冷板市场规模达96亿元(较2022年翻倍),高压快充驱动单车液冷板价值量从约700元向高功率产品升级[8] - 储能行业2024年底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130%),液冷渗透率从2021年12.1%预计2025年超越风冷[11] 战略布局与产能扩张 - 公司储能领域收入从2022年0.36亿元飙升至2024年3.37亿元,成功切入宁德时代/阳光电源等头部集成商供应链[14] - 拟募资72,900.00万元投向年产360万台套水冷板生产项目(一期),解决产能饱和问题并匹配行业增长节奏[15] - 在研搅拌摩擦焊工艺/侧面冷却口琴管式液冷板等项目致力于实现液冷板与电池箱体深度一体化集成,预计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15]
纳百川IPO:新能源汽车+储能双轮驱动,携手行业龙头撬动百亿热管理市场
梧桐树下V·2025-08-27 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