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资本化路径 - 北京天星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8月26日向香港联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中信证券与建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这是公司在科创板IPO终止后的新资本化选择[2] - 公司曾于2023年9月递交科创板IPO申请 拟募资10.93亿元 但因监管问询及保荐人撤销于2025年6月终止审核[11] - 公司调整科创板募资方案至8.8亿元 取消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并缩减流动资金补充规模 但仍未扭转审核终止局面[1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7年 专注于运动医学整体临床解决方案 覆盖肩膝髋踝肘腕等多关节手术场景及康复预防环节 形成"损伤—修复—康复"完整路径[3] - 按2024年销售收入计算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国产运动医学企业 截至2024年9月拥有47个获批注册/备案产品 其中11款为国产首个获批同类产品[4] - 全缝线锚钉产品填补国产空白 成为首个获批并临床应用的案例[4] - 截至2024年底 产品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进入超过3000家医院[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从1.47亿元增长至3.27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 同期净利润从4034.2万元增长到9538.9万元[6] - 2025年前五个月实现营收1.11亿元 净利润3259.6万元[7] - 毛利率持续提升:2022年68.7% 2023年70.3% 2024年71.7% 2025年前五个月达73.7%[8] - 收入构成以植入物为主:2024年植入物收入2.5亿元占比76.4% 手术工具及耗材收入7698.6万元占比23.5%[2] 行业背景与市场空间 - 2023年中国运动医学市场规模60.9亿元 预计2030年增长至130.5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11.5%[14] - 行业驱动力包括运动损伤病例增加 老龄化手术需求增长 全民健康理念提升[14] - 2023年9月运动医学耗材纳入第四批国家高值耗材集采 平均降价幅度74% 2024年5月起执行[14] - 集采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国产厂商凭借本地化服务与成本优势获得更多中标机会[14] 港股上市逻辑 - 港股18A规则对创新型医疗器械企业包容度更高 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16] - 港股市场汇聚全球长期机构投资者 医疗健康是重点关注领域[16] - 上市有助于公司融资扩张 提升国际品牌知名度 实现"立足中国面向全球"战略[16] - 2025年医疗器械企业呈现"A股攻坚+港股备选"双轨资本化模式[18] 产品与技术创新 - 公司产品线涵盖植入物 手术工具及相关耗材 其他产品[2] - 2025年前五个月植入物收入8088.3万元占比72.6% 手术工具及耗材收入3045.2万元占比27.3%[2] -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22年1829.9万元 2023年3502.4万元 2024年3725.2万元 2025年前五个月1772.4万元[7]
再启IPO!国产运动医学龙头转战港股
思宇MedTech·2025-08-28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