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共享电单车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2025-08-29 08:02

行业政策环境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为行业提供统一市场准入标准[1] - 住房城乡建设部2023年12月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城市绿色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共享电单车作为慢行交通组成部分获得政策支持[12] -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GB17761-2024)提升车辆阻燃标准,要求经营性电动自行车配备北斗模块和4G/5G通信模块,强化智能化基础[16][17] - 多地政府构建"地铁+公交+共享出行"三网融合绿色交通体系,北京2024年共享骑行量超6.1亿人次,上海2023年慢行交通出行比例达55.5%[10][12] 市场规模与格局 - 截至2024年底行业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运营城市超700个,车辆投放总量约713万辆[27] - 青桔、美团、哈啰、松果成为全国性规模品牌,在用户规模、营收规模、运营城市及车辆投放量方面优势明显[2][43] - 中国两轮电动车社会保有量超4亿辆,2024年销售量约5000万辆,新国标实施推动行业重回增长轨道[13] - 行业竞争从"铺量"和"低价"转向运营效率和硬件体验提升,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向头部品牌靠拢[83] 用户特征与行为 - 用户以16-34岁青年为主,近六成用户处于该年龄段,男性略多,主要分布在华东、西南、华中、华南的中低线城市[3][46] - 单次骑行距离均值2.91公里,骑行时间均值13.1分钟,单次花费均值2.4元,超7成用户花费在1.5-3元之间[60][64][67] - 傍晚17-19点为使用高峰,5成用户每天骑行频次达2次及以上,主要场景为上下班通勤(高频)、休闲娱乐及购物办事[53][56] - 用户满意度达8.5分,扫码开锁、骑行过程及结算付款环节体验最佳,找车和还车环节仍需优化[3][73] 产品与技术发展 - 新国标要求经营性电动自行车强制安装北斗定位和通信模块,为智能化升级奠定基础[17] - 头部企业通过自建工厂(如松果5G智能工厂)或自主设计+代工模式提升供应链能力[35] - 无人驾驶技术、AI视觉停车、NFC开锁、陡坡缓降等技术应用于车辆运营,解决乱停乱放等痛点[6][39][40] - 用户对座垫舒适性、减震效果及实用功能创新需求提升,车辆硬件研发成为竞争重点[40][85] 经济与消费环境 - 2024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227元,交通通信支出占比14.1%达3976元,近五年复合增长率6.7%[7] - 2024年交通通信支出增幅8.9%,预计未来交通出行消费保持高速增长[7] - 共享电单车作为绿色交通新增长点,被纳入《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20] 行业价值与趋势 - 行业解决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需求,汽车出行分担率每向慢行交通转移1%,城市交通碳排放总量下降2.4%[12][18] - 政策环境持续优化,预测更多城市开放共享电单车引入机制,市场管理日趋规范化[80] - 企业从用户痛点出发技术赋能体验升级,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盈利能力和可持续性[87] - 无人驾驶和固态氢能等前沿技术有望提高车辆使用效率,重塑行业格局[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