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发展现状 - 新能源发电全面进入电力市场,电力现货交易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参与主体日益多元[1] - 国家电网经营区内已有22家现货市场启动试运行,其中山西、广东、山东、甘肃、蒙西、湖北、浙江7个地区电力现货市场及省间电力现货市场已建成运行[1] - 电力市场建设全面驶入"市场化深水区",但改革初期市场主体面临多元参与者带来复杂决策场景、海量市场数据难以高效利用、电价波动频繁加剧经营风险等新挑战[2] 行业技术升级需求 - 传统管理方式响应慢、数据价值挖掘能力弱、系统操作复杂,难以适应新市场环境下的运营需求[2] - 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等技术融合,搭建智能化能源运营体系成为行业转型升级重要方向[2] 弘正储能电力交易辅助决策系统 - 系统以"数据+智能"为双核,聚焦数据分析、交易策略优化与设备稳定运行三大核心环节[4] - 通过"决策-执行-保障"闭环架构,为市场主体参与电力交易提供覆盖全流程的解决方案[4] - 依托云边端三层融合架构技术支撑,实现实时数据接口与储能设备控制系统深度联动[5] - 兼容光伏、储能、风机等多类型能源设备并实现统一管控,通过与电网调度、虚拟电厂等平台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多元系统价值高效聚合[5] 数据整合与分析能力 - 整合场站私有数据、市场公有数据与气象动态数据,构建"多源感知-深度分析"立体监测网络[7] - 私有数据集成场站基本信息、设备运行参数及历史交易结算数据[8] - 公有数据模块聚焦市场动态,通过竞价空间分析、相似日分析、多维度数据交叉验证等工具深度挖掘供需关系与价格波动规律[8] - 形成"气象-发电-价格"三位一体的算法策略体系,为策略制定提供前置指引[8] 交易辅助决策功能 - 聚焦"策略生成-跟踪-优化"全链路,覆盖中长期与现货市场等多场景[9] - 基于价格预测、市场分析及交易规则自动生成日前申报策略,动态跟踪政策与规则变化持续迭代模型[9] - 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综合考量供需关系、价格趋势等关键因素,智能输出现货竞价最优策略[9] - 支持多市场协同优化,助力发电侧增收、用电侧降本[9] - 实时追踪分时段交易方向、成交量与价格等关键指标,深度剖析主体分时交易特征与变化规律[11] - 通过优化调度算法实现策略动态优化与自动执行,显著提升交易时效性与精准度[11] 策略复盘与优化 - 通过"预复盘-核对-总结"设计实现策略优化闭环[13] - 预复盘通过对比推荐策略与实际出清结果,量化收益来源并明确盈利/亏损核心驱动[13] - 日清分单核对模块展示上网电量、偏差费用、度电均价等明细[13] - 月结算单模块展示月度总电量、电费等明细,支持实时查询分析[13] - 月度复盘通过横向(同主体不同周期)、纵向(同周期不同单元)策略绩效对比,智能识别市场趋势与策略短板[13] 设备保障体系 - 以"数据分析-故障预警-智能运维"为抓手,构建覆盖全周期的设备稳定运行保障体系[14] - 开发基于本地化部署大语言模型的AI智能体,覆盖企业级交互场景的四大核心功能[15] - 智能客服提供7×24小时政策咨询、操作指导[15] - 知识库问答支持快速检索市场规则、历史案例[15] - 故障问答可快速定位系统异常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案[15] - 智能问答通过自然语言提问直接获取结构化数据,大幅提升信息获取效率[15] - 依托云边端协同技术体系,实现储能系统全量数据的监测、采集和分析[16] - 精准评估电池健康状态、荷电一致性及剩余使用寿命,同步触发分级安全预警[16] 系统整体价值 - 形成"决策-执行-保障"有机闭环:数据监测为策略优化提供方向指引,精准控制为策略优化反馈执行效果,设备稳定运行为策略执行与优化提供物理保障[18] - 在电力市场化改革驱动下,智能化工具从可选配置变为刚需能力,为市场主体在复杂市场环境中提供关键支撑[18] - 随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加速构建,智能化解决方案将迎来更广阔应用空间[20]
电改下,储能企业如何深水突围?
行家说储能·2025-08-29 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