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标识法规自9月1日起正式实施 旨在通过强制标识要求解决AI生成内容导致的虚假信息泛滥问题 改变互联网信息生态 [3][5][10] - 新规要求所有AI生成内容需添加显式或隐式标识 确保内容可追溯 同时为专业用途提供有限豁免通道 [15][34][42] - 法规对AI服务提供方和内容创作者均产生直接影响 要求产品功能适配、协议更新及主动标识义务 [57][61][67] 法规框架与要求 - 显式标识需覆盖所有模态:文本需在开头/中间/结尾标注"人工智能"或"AI"及生成合成要素 [20];图片边角文字高度不低于最短边5% [22];音频需语音声明"由AI生成"或播放特定摩斯电码节奏 [24][25];视频标识需持续至少2秒且文字高度不低于画面最短边5% [27] - 隐式标识强制写入元数据 需包含内容属性(确定/可能/疑似)、生成方ID、内容唯一编号 并鼓励添加数字水印增强溯源能力 [44][45][54] - 交互界面需持续显示提示文字 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恶意删除、篡改标识 [29][31] 执行与合规要点 - AI服务提供方需默认启用标识功能 修改用户协议明确标识义务 通过API提供服务时需传递隐式标识并要求调用方履行显式标识义务 [57][58][60] - 专业用户可申请无显式标识内容 但需签署协议明确责任 服务方需留存用户信息及日志不少于6个月 [34][37][59] - 内容创作者发布含AI生成元素的内容时需主动声明 即使AI占比仅10%亦需标识 纯润色语序可不标注 [66][67][68] - 禁止通过截屏、重新编码等方式移除隐式标识 违规将导致平台打标或账号降权 [69] 行业影响 - 新规将提升内容真实性门槛 减少AI生成虚假信息传播 降低互联网垃圾内容占比 [70][71] - 强化溯源能力与监管震慑力 遏制AI克隆声音造谣、诈骗等恶意行为 [6][70] - 为专业创作留出合规通道 保障影视后期、广告合成等场景的二次创作需求 [35][36]
今天,AI内容新规正式实施,这次不注意是真的会违法。
数字生命卡兹克·2025-09-01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