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进程与估值 - 公司于2025年1月27日首次递交港股申请材料 但六个月内未完成上市流程 于8月25日重新递交材料[1] - 在第二次递交申请前不到一个月完成最新一轮融资 投后估值从最早的9500万元增长至2025年7月末的67.6亿元 成立7年多估值暴涨超70倍[1] - 公司冲刺"AI卫星第一股" 目前以卫星研制和星座运营为主营的民营商业航天公司尚无上市先例[1] 创始人背景与股权结构 - 创始人陆川出生于1983年 拥有近20年人工智能、航天及通信工程研究经验 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5] - 陆川持有公司最多股份 占比32.46% 主要股东包括北京星融宇航(22.72%)、盛希泰(11.45%)、北京新时代空间(9.74%)、星河产业集团(9.68%)等[5] - 股东中包含地产商背景机构 星河产业集团为星河控股集团全资持有 广东万全投资由万科持股49%[5] 行业地位与技术能力 - 按2024年收入计 公司在从事卫星相关业务的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中排名第八 市场份额2.0%[6] - 在管理完整卫星产业价值链的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中排名第二 市场份额22.1%[6] - 按累计发射AI卫星数量计 公司在中国所有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中排名第一 已发射27颗卫星中包含21颗AI卫星[6][7] - 依托四大核心技术:适配太空环境的AI应用卫星研制技术、型谱化卫星平台快速定制技术、"灵境引擎"遥感影像升维技术、高功率平板式AI智算卫星平台技术[6] 星算计划与星座建设 - 提出建设由2800颗AI卫星组成的天基算力网"星算计划" 目标将算力服务器发射入轨形成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7] - 2025年2月新增发射60颗卫星计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准 2025年5月14日成功发射12颗卫星[7] - 计划于2028年前发射星算计划下首批100颗AI智算卫星[7] - 2025年5月14日发射的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12颗卫星为首发星座 在轨计算能力达5 POPS 星间激光通信速率最大达100 Gbps[8]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收入从2022年1.77亿元增长至2024年5.53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76.6% 2025年上半年收入2.41亿元 同比增长65.1%[11] - 主营业务由星基解决方案、卫星及相关服务、其他服务三部分组成 星基解决方案为第一大收入来源[12] - 2022-2024年星基解决方案收入分别为1.03亿元、4.60亿元、4.41亿元 占总收入比例58.0%、90.7%、79.7% 2025年上半年收入1.18亿元 同比增长9.2%[12] - 持续亏损且幅度扩大:2022年亏损0.91亿元 2023年亏损1.39亿元 2024年亏损1.77亿元 2025年上半年亏损1.92亿元[6][13]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中国从事卫星相关业务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收入从2020年178亿元增长至2024年269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10.9%[11] - 预计自2024年起按复合年增长率36.3%增长 2029年达到1265亿元[11] - 民营企业收入占2024年中国卫星行业总收入32.5% 预计2029年将占47.5%[11] 经营风险与挑战 - 外包研发开支激增:2022年809.7万元、2023年1572.8万元、2024年6103.8万元 占同期研发开支比例从17.7%升至43%[14] - 客户集中度极高: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2022年77.4%、2023年56.1%、2024年77.5%、2025年上半年98.4%[14] - 最大客户收入占比波动大且变更频繁:2022年49.2%、2023年21.5%、2024年31.3%、2025年上半年49.7%[14] - 供应商集中度上升:向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从2022年29.9%升至2025年上半年73.8% 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2023年36.3%、2025年上半年36.1%[15]
80后博士创业,公司7年估值涨超70倍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02 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