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资金流入规模与趋势 - 截至9月2日收盘,年内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达10002.21亿港元,创2014年港股通开通以来新高 [1] - 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港股市场达4.7万亿港元,2015年至今始终保持净流入状态 [4] - 2024年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达8079亿港元,为2015年1277.77亿港元的6.35倍 [4] - 高盛将2025年南向资金预测规模从1100亿美元上调至1600亿美元(约1.25万亿港元) [4] 市场影响力与结构变化 - 南向资金日均成交额占港股比重从开通初期5%提升至当前36%,月度占比持续维持在30%以上 [5] - 南向资金改变港股投资格局,推动市场关注科技等高成长性板块,优化投资结构与估值逻辑 [8][9] - 内地投资者交易占比持续提升,南向资金成为港股市场的"稳定器" [9] 资金配置方向与偏好 - 今年以来增持前十大个股为阿里巴巴(126.7亿港元)、腾讯控股、美团、中国人寿、理想汽车、友邦保险、中国平安、比亚迪股份、晶泰控股和东阳光药 [8] - 重点配置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互联网公司、高分红价值股及创新生物医药公司 [8] - 行业集中分布于金融(稳定股息与资产质量)、科技(低估值与AI驱动)及生物医药(创新成长潜力) [8] 驱动因素分析 - 港股估值优势显著且拥有大型科技股、新消费股等独特投资标的 [6] - 高股息标的提供稳定现金流回报,央行互换便利政策间接提振高息股表现 [6] - 政策红利与IPO市场升温注入市场活力 [6] - 长期配置价值凸显,作为人民币国际化及中概股回归重要平台 [6] 机构行为演变 - 南向资金从散户主导转变为公募、保险、私募等专业机构主导 [10] - 2025年基金半年报显示主动股混基金在港股配置比例达15.59%,较2024年末上升3.99个百分点 [10] - 主动加仓方向集中于医药生物和电子等行业 [10] 市场展望 - 若美元指数进入贬值通道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强化,港股或迎来阶段性表现机会 [11] - 2025年港股迎来科技创新驱动与资金流入共振窗口期,具备估值修复与盈利改善双轮驱动收益空间 [9]
南向资金年内增持前10个股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