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屈光手术业务增长放缓,眼科医疗企业欲借新技术谋突围

行业趋势 - 民营眼科医疗机构屈光手术业务增长普遍放缓 多数企业收入增速降至个位数或更低水平[3][4] - A股5家上市眼科企业中3家屈光项目增速疲软 普瑞眼科同比增长4.13%至7.2亿元 何氏眼科增长3.26%至1.35亿元 光正眼科仅增长0.32%至1.42亿元[4] - 仅爱尔眼科和华厦眼科维持两位数增长 增速分别为11.4%和13.75% 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4] 市场结构 - 屈光手术需求分为刚需群体(学业职业需求)和非刚需群体(美容需求) 当前刚需群体增长稳定而非刚需消费决策周期延长[8] - 中国近视患者基数庞大约7亿人 但年手术量仅约100万例 市场渗透率存在巨大提升空间[8] - Z世代消费群体推动技术迭代 要求从"看得见"升级为"看得好""看得久" 进入个性化定制时代[9] 企业战略 - 头部企业通过新技术突破增长瓶颈 爱尔眼科推出全光塑、全飞秒4.0等新术式 推动业务结构优化和平均单价上升[8] - 技术升级有效扭转价格战趋势 爱尔眼科称实现"反内卷"并巩固行业领先地位[8] - 普瑞眼科通过引进专家团队和更新高端设备培育新增长点[8] 技术发展 - 个性化屈光手术成为新趋势 爱尔康全光塑技术结合波前像差、角膜地形图等数据进行定制化治疗[10] - 新技术推广仍需市场教育 全光塑设备上市9个月累计手术量超5万例 装机医院达100多家[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