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能源形式生态位分析 - 中国乘用车市场按油电比例划分存在油车(ICE)、油电混动(HEV)、插电式混动(PHEV)、增程式电动(REEV)和纯电动(BEV)五种能源形式 [5] - 以电池容量(Kwh)为分类标准可形成特定市场生态位:10度电以内主要为HEV产品(含48V轻混),价格区间从科鲁泽到迈巴赫S级 [7] - 10-20度电区间以PHEV为主流(如比亚迪秦Plus DM),该市场成熟且价格与油车持平甚至更低,20度电纯电车需小型化设计(如五菱宏光MINIEV) [9] - 20-40度电区间纯电车占主导(如月销4万+的吉利星愿),增程车开始适用(如理想L6的36.8度电),PHEV多用于大型SUV/MPV混动版 [10] - 40-60度电区间PHEV基本退出,BEV与REEV两极分化:BEV主导10-15万A级市场(如小鹏MONA M03),REEV主导30万大型车市场(理想L7/问界M9/享界S9) [10][11] - 60-80度电为纯电车传统高地(特斯拉/小米主销产品),80度以上几乎全被纯电车统治,因600km+续航已满足需求且高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配燃油系统不经济 [11] - 2025年下半年起60度以上增程产品涌现(智己LS6/昊博HL增程版),价格下探至30万内,主因电池原材料成本下降(磷酸铁锂度电成本5年内从600元降至300元) [12] 增程技术发展趋势与竞争格局 - 新造车企业受燃油车资质限制必须选择增程技术,传统厂商除比亚迪/吉利/长城外多数投入增程竞争 [4] - 新一代增程技术以400公里以上纯电续航为门槛,包括小鹏"鲲鹏超级电动"、智己"恒星超级增程"及小米未露面增程系统 [4] - 20度电增程市场表现不佳,因电池过小导致增程器频繁工作,既缺乏纯电体验又不如PHEV经济 [9] - 长纯电续航增程产品面临与纯电车的直接竞争:60度电增程车需与700公里续航纯电车比较成本效益 [23][26] - 增程用户70%具备家充桩,充电条件便利,长续航并未带来充电频率的本质提升 [20][23] 汽车产品价值维度与用户需求 - 汽车价值分为四层:移动价值(A到B点移动)、空间价值(载人载物能力)、体验价值(移动过程感受)、情绪价值(心理满足感) [13][14] - 不同品牌价值定位差异:理想侧重大家庭空间+智驾智舱、小鹏侧重科技+智驾智舱、蔚来侧重换电+豪华设计、问界侧重华为品牌+智驾智舱、小米侧重性能+运动、比亚迪侧重经济性+智驾 [17] - 增程车用户需求特征:偏好电车加速感但需长途能力、重视大空间与舒适度、追求智能体验、向往高品质生活场景 [20][21] - 增程车核心优势在于空间价值,而非续航能力,60度电增程若不扩大车身尺寸将难以体现空间优势 [24] 长纯电续航增程产品的发展悖论 - 长纯电续航增程可能自我颠覆:400-500公里增程产品使用户意识到直接选择纯电更经济合理 [26] - 电池容量增加未带来移动价值跃升,需在空间/体验/情绪价值层面突破才能收回电池成本 [24] - 高端化是潜在出路:参考尊界S800(65度电售价70万+),增程可作为豪华纯电车的"充电宝"为高预算用户提供续航保障 [27] - 增程产品需通过续航升级进入更高级别生态位,实现空间/配置/智能体验/品牌调性的全面提升 [27]
增程车进入长纯电续航时代:是更好的电动车,还是更尴尬的电动车?
晚点Auto·2025-09-03 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