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建设统一大市场需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及破除地方保护主义 其中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是关键举措 税收竞争是衡量地方保护的重要尺度[2][4][5] - 通过构建税收竞争指数和上市公司税费返还率两个指标 从税收维度量化分析全国及分省地方保护倾向 当前税收竞争指数接近30年最大值 反映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必要性[2][6][7] - 基于税收竞争指数和税费返还率 将31省划分为四种竞争模式:自由型 大强型 洼地型 优惠型 不同模式对应不同的地方保护倾向和政策导向[2][7][14][15] 税收竞争指标构建 - 税收竞争指数:以各省相对税负为基础 从邻省和全国两个范围构建 指数越高表示税收竞争强度越大 税收政策对企业吸引力越强[6][18][19] - 上市公司税费返还率:以各省上市公司"收到的税费返还"合计除以"支付的各项税费"合计 衡量实际免除上市公司税费的比重 返还率越高表示对上市公司越重视[6][10][28] 全国税收竞争态势 - 全国税收竞争指数均值2024年达0.88 接近过去30年最大值0.9 反映地方竞争模式或需调整[8][23] - 2010年前税收竞争指数与名义GDP增速 广义财政收入增速同步性较强 2010年后指数长期上行而经济财政增速下行[8][23] - 全国上市公司税费返还率2024年为15% 明显高于长期5%~10%水平 2022年曾冲高至22%主因增值税留抵退税[10][28] 区域税收竞争格局 - 税收竞争指数区域排序:华中(1.46) > 东北(1.11) > 西南(0.94) > 西北(0.89) > 华东(0.81) > 华南(0.65) > 华北(0.55)[8][24] - 税费返还率区域排序:华东(29.2%) > 华南(25.6%) > 华中(25.3%) > 东北(13.2%) > 西北(10.818%) > 西南(10.816%) > 华北(10.8%)[11][29] 省份竞争模式分类 - 自由型(税收竞争指数低+返还率低):北京 天津 山西等11省市 地方保护倾向或最低[7][14] - 大强型(税收竞争指数低+返还率高):江西 浙江 江苏等6省市 注重"招大引强"对上市公司较重视[7][15] - 洼地型(税收竞争指数高+返还率低):河南 吉林 云南等7省份 税收政策整体吸引力偏高但对上市公司重视较低[7][15] - 优惠型(税收竞争指数高+返还率高):湖南 山东 福建等7省市 地方保护倾向或最高 落实统一大市场要求较迫切[7][15] 重点省份数据表现 - 税收竞争指数前五:湖南(1.83) 河南(1.47) 福建(1.45) 重庆(1.4) 山东(1.35)[9][24] - 税收竞争指数末五:上海(0.22) 北京(0.24) 天津(0.32) 山西(0.36) 海南(0.37)[9][24] - 税费返还率前五:江西(38.2%) 浙江(36.7%) 湖南(35.6%) 江苏(30.9%) 山东(28%)[11][29] - 税费返还率末五:山西(1.6%) 贵州(2.4%) 北京(4.6%) 云南(5.1%) 青海(6.5%)[11][29]
张瑜:地方保护的“衡量”——基于税收尺度的定量研究
一瑜中的·2025-09-04 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