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问题的严重性与认知误区 - 肥胖是潜伏的健康隐患,可诱发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致命慢性疾病[4] - 社会大众长期存在认知误区,简单归咎于"贪吃少动"的个人行为问题[4] - 中国劳动形态从体力主导型转向脑力密集型,成为全球超重与肥胖患病率增速最快的国家[4] 肥胖的健康危害与医学标准 - 肥胖系统性破坏人体代谢机能,引发多重器质性损伤和心理障碍[6] - 肥胖人群罹患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的风险显著增高[6] - 可能造成人均寿命缩短6至14年[6] - 我国成年人健康体质指数(BMI)标准为18.5-23.9 kg/m²,超标提示器官系统承受异常负荷[6] 肥胖分类体系的演变 - 我国将肥胖BMI临界值调整为≥28 kg/m²,低于WHO的≥30 kg/m²标准[7] - 按发病机制分为先天遗传性肥胖与后天获得性肥胖[7] - 按脂肪分布特征分为中心型肥胖与外周型肥胖[7] - 按代谢状态分为代谢健康型肥胖与代谢异常型肥胖[7] - 许多肥胖病例潜藏内分泌紊乱、药物副作用或遗传综合征等继发性原因[7]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肥胖 - 甲减临床表现隐匿,典型症状包括异常怕冷、体重莫名增加、活动迟缓[8] - 神经精神系统症状包括持续疲劳感、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8] - 消化系统呈现食欲不振、腹部胀满、排便困难[8] - 症状渐进性发展,容易被误认为"亚健康"状态[8] 库欣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 ACTH依赖型占临床病例70%-80%,主要由于垂体腺瘤或异位ACTH分泌肿瘤[10] - 非ACTH依赖型源于肾上腺本身的肿瘤或增生,自主分泌过量皮质醇[10] - 长期使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治疗也可出现相似临床表现[10] 库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 向心性肥胖发生率高达79%-97%,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腹部膨隆[11] - 四肢相对纤细是典型体征[11] - 长期作用导致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表现为皮肤变薄、紫纹形成、肌肉萎缩[11]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代谢特征 - 我国PCOS患者合并高雄激素血症的比例达85%[12] - 高雄激素水平引发腹腔内脏脂肪异常蓄积,显著增加腹型肥胖风险[12] - 形成"高雄激素→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进一步肥胖"的恶性循环[12] 遗传性肥胖的分子机制 - 主要涉及瘦素-黑皮质素通路的关键基因突变[13] - 这类患者通常在婴幼儿期即表现出显著肥胖特征[13] - 在肥胖人群中所占比例不足5%[13] 药物性肥胖的诱因 - 糖尿病治疗药物(胰岛素、格列奈类、磺脲类)最易引发体重增加[18] - 精神科用药(奥氮平等抗精神病药)导致体重上升[18] - 抗炎药物(糖皮质激素)通过干扰代谢、刺激食欲等机制导致肥胖[18] 心理因素与肥胖的关系 - 焦虑、心理压力和抑郁等心理问题引发暴饮暴食等紊乱饮食习惯[19] - 缺乏运动的久坐生活方式大幅减少日常活动量[19] - 心理因素与肥胖形成双向作用的复杂关系[19] 性腺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 男性表现为童声、阴毛缺失、睾丸发育不良[20] - 女性出现乳房不发育、原发性闭经等第二性征缺失[20] - 40%-60%患者伴发嗅觉障碍甚至完全丧失[20] - 可能合并肾脏发育异常、指趾短小、肥胖及骨骼发育畸形[20] 肥胖的本质与管理 - 肥胖背后隐藏复杂多样的致病因素,包括生活习惯、环境因素、心理压力、内分泌紊乱等[20] - 肥胖是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状态,而非单纯的外貌问题[21] - 及时识别个体化致胖原因对预防肥胖相关并发症具有决定性意义[21]
肥胖全因贪吃?一文速查这些疾病引发的发胖你了解多少
GLP1减重宝典·2025-09-04 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