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蔚小理自研智驾芯片:谁在掉队、谁在摇摆、谁在大步向前?
雷峰网·2025-09-05 20:49

" 当英伟达Thor芯片延期,外部芯片供应链已变得不确定且昂 贵。自研芯片能进一步拉低成本、讲好企业的技术故事。 " 作者丨梁辰 编辑丨李雨晨 智能驾驶的算力军备竞赛始于2021年。 英伟达Orin-X芯片横空出世,254TOPS的算力吊打Mobileye Q5H芯片还有特斯拉的HW3.0。在这一年 前后,蔚小理陆续开始芯片自研之路。 在车企的叙事逻辑中,一直喜欢且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自研芯片就是重要一环。 四年之后的今天,当何小鹏在业绩会上宣称"图灵芯片将把智驾能力提升数十倍"时,李斌正默默将芯片团 队剥离体系独立求生,而李想在推动自研芯片尽早上车销售——他们争夺的早已不只是销量,而是一张通 往下一代智能驾驶世界的门票。 芯片是否有必要自研是一个被讨论了无数次的话题。在不少业内人的眼里,他们并不看好车企的自研芯 片。除了至少100万颗摊薄成本的经济账要算,使用范围覆盖约1-2代车型的"有效期"也在不断弱化芯片 自研的合理性。 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智驾的算法和芯片团队是一对天然的"死敌": 算法要效率,不断迭代。芯片要确 定性,最好算法能用十年 。目前主流的芯片模型是在Transformer架构下支持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