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社论丨持续促消费与惠民生,并实现稳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06 07:57
财政政策转型与民生导向 - 财政政策从偏重基础设施投资转向注重人力资源投资和民生保障 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增长良性循环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 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和服务民生 [1] 民生领域投入规模与结构 - 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1万亿元同比增长3.4% 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9.8% 教育支出增5.7% 卫生健康支出增5.3% [2] - 三项民生支出合计近6.5万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超40% 加上社区服务等支出后民生支出占比超过47% [2] - 中央财政通过超10万亿元转移支付支持地方民生保障 重点倾斜教育、卫生健康、社保就业等领域 [2] 精准补贴政策实施 - 育儿补贴制度为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提供每年3600元/孩免税补贴 中央财政首年安排资金约900亿元 [3] - 免费学前教育惠及约1200万儿童 覆盖公、民办及城乡幼儿园 [3] - 对吸纳16-24岁失业青年的企业发放每人不超过1500元一次性扩岗补助 [3] 财政贴息政策创新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采用"小额普惠+大额定向"模式 覆盖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和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 [4][5] - 对八大消费领域服务企业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支持 促进供给能力提升和消费服务环境优化 [5] - 财政贴息政策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 有效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并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4][5] 政策未来方向 - 持续完善以育儿补贴、托育服务为核心的生育支持体系 扩大消费刺激政策覆盖范围与作用对象 [5] - 通过精准施策和分类扶持提升政策针对性 实现促消费、惠民生与稳增长协同促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