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国通过技术控制和政策限制主导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 日本和韩国先后成为其技术附庸 面临发展困境 [5][12][22] - 台积电通过纯代工模式改变产业成本结构 成为全球芯片制造关键环节 但同样受美国政策制约 [19][20][22] - 韩国半导体产业高度依赖美国技术设备和中国市场 在美中博弈中陷入被动 缺乏独立自主能力 [24][27][31] - 中国半导体产业通过自主创新实现技术突破 正在快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 [31] 历史背景与产业格局演变 - 日本半导体产业在1980年代全球份额超48% 通过改进美国技术实现DRAM良品率反超 [6] - 1985年《美日半导体协议》强制日本芯片涨价100% 结合《广场协议》导致日本半导体份额十年内减半 [12][13] - 韩国1980年代通过技术引进(三星支付300万美元获得美光DRAM授权)和外资入股(IBM技术出售时华尔街资本占三星外资53%)起步半导体产业 [12] - 韩国DRAM市场份额从1980年代不足5%跃升至1990年代中期30%以上 三星1996年量产1GB DRAM [13] 台积电的产业角色 - 台积电1988年通过提升良率从50%至80%获得英特尔代工订单 创立纯代工模式 [17][19] - 代工模式取代传统IDM模式 为高通、英伟达、苹果等企业节省成本并提升芯片品质 [19] - 2020年美国禁止台积电为华为代工7nm芯片 2025年限制扩展至16nm及以下制程 [22] 韩国半导体产业现状 - 韩国半导体占全球市场14%份额 DRAM和NAND闪存领域全球占比超50% [24] - 韩国技术设备依赖美国企业:应用材料、泛林集团和科磊提供超七成技术占比 [24][27] - 2020年韩国半导体对华出口占比35% 存储芯片对华依赖度达42% 2024年对中国大陆出口占比仍维持33.3% [27] - 2023年美国延长三星、SK海力士在华工厂设备供应豁免 但禁止EUV光刻机在华使用 [27] 中国半导体产业进展 - 华为通过昇腾910B芯片3D堆叠技术在14nm制程实现近4nm性能 [31] - 长江存储232层Xtacking 3.0架构NAND芯片量产 首次在存储领域获得定价权 [31] - 上海微电子SSX800系列光刻机实现28nm制程国产化 5nm量子芯片设备进入Alpha测试 [31] 地缘经济影响 - 2024年中韩双边贸易额3280.8亿美元 占韩国外贸总额21% 中国连续21年位居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27] - 韩国GDP从1969年76.76亿美元增长至1.86万亿美元 增幅242倍 但半导体产业仍受制于美国技术控制 [23][31]
搞垮日本芯片产业40年后,美国又盯上了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