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行业兴起背景 - DeepSeek在2025年春节后爆火推动AI产品出圈 引发商家流量争夺战 出现"DeepSeek推荐"招牌面馆和品牌商直接使用大模型推荐标签 [5] - 移动互联网红利见顶背景下 传统搜索引擎流量预计到2028年下降50% 企业面临增长停滞困境 [13] - GEO服务商数量激增 行业从业者估计有500-1000家服务商涌入市场 包括原SEO和公关代理商转型 [9] GEO操作模式与技术原理 - 标准化操作流程要求客户提供公司资料和产品卖点 服务商据此制作40-50篇定制化文章投放门户网站和地方媒体 [14] - 技术原理基于大模型联网搜索机制 当静态数据集不足时会从互联网抓取最新信息 GEO瞄准该环节进行语料投放 [15][17] - 不同AI模型存在显著信源偏好:豆包偏向抖音生态内容 DeepSeek偏好官网和总结性文章 腾讯元宝侧重微信生态 Kimi注重教育价值 [18][19] 模型特性与内容策略 - AI模型普遍偏爱信息密度高的结构化内容 包括横向品牌对比评测 深度种草长文 以及带结构化表格和Q&A的内容 [20] - 内容投放需要将品牌信息嵌入长文中 避免通篇只提自家品牌被识别为软文 [19] - 大模型存在"黑箱"特性 算法规则不透明 且实时搜索结果受提问时间 用户画像 对话上下文和IP地址多重因素影响 [25][28] 行业现状与效果评估 - GEO业务呈现"雷声大雨点小"特征 全球AI搜索流量占比不足5% 转化效果微乎其微 [29] - 效果难以量化评估 服务商不敢对大型需求提供效果保证 某央企曾发出数百万元需求但少有服务商承接 [29] - 部分服务商开始放缓GEO业务推广 因难以管理用户预期和证明投放效果 [28] 信息污染与平台治理 - 2025年全球互联网内容中AI生成比例超过50% 信息污染问题严重 [35] - 平台方采用"规则+黑白名单"风控体系 调整内容权重 类似谷歌EAT规则 并对重灾区平台如股民交流社区加强监控 [37][38] - 模型厂商为权威媒体提供蓝V标识 与专业机构合作生成答案 并安排人工运营团队快速排查相似内容 [39] 海外发展路径与技术差异 - 硅谷GEO赛道炙手可热 明星公司Profound获红杉领投3500万美元B轮融资 估值过亿美元 [45] - 海外GEO业务偏工具导向 提供自研工具分析AI引用频率和点击率 通过抓取对话日志分析高频提示词和回答模式 [46] - AI生成内容在Google搜索和ChatGPT引用中表现明显低于人工内容 页面中AI内容比例越高表现越差 [49] 行业发展趋势 - AI平台开始商业化探索 Perplexity为合作内容加Sponsored标签 ChatGPT和豆包尝试推送商品链接 [54] - 对长尾品牌存在短期红利 线下餐饮商家通过搭建官网和投放高质量内容获得线上增量效果 [53] - 行业门槛提升 文案策划要求从无门槛提高到专科本科 需要持续分析模型偏好和更新策略 [49] 有效GEO实施路径 - 企业需要主动向公共网络提供信息 包括建设官网 上线产品说明书 定期与权威媒体披露近况 [49] - 采用"走正道"策略 避免机械化无脑堆砌内容 否则可能被模型厂商清理出战场 [49] - 建议用户主动构造AI上下文 筛选可靠信源粘贴到对话框 让AI基于可信信息作答 [55]
砸数万元将产品植入Deepseek,AI还能被骗多久?
36氪·2025-09-06 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