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政策更新 - 证监会指导沪深北交易所于2025年9月5日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新增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与水资源利用三大实操具体指南,为企业提供清晰披露依据 [1] - 此次修订是自2024年4月《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和11月首批指南发布后,监管层推进ESG信披体系化的重要进展 [1] - 新增指南包括《第三号污染物排放》《第四号能源利用》《第五号水资源利用》,针对披露难点提供明确计算方法、示例模板和披露要点 [1] 强制披露范围与时间表 - 强制披露ESG报告的公司涵盖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及境内外同时上市企业 [2] - 这些企业须在2026年4月30日前完成2025年度报告的首次披露,当前剩余准备时间不足8个月 [2][3] - 指南体系采用分批发布策略,成熟一批推出一批,目前已涵盖5项具体议题,未来将继续推出其他高难度议题指南 [2][5] 指南内容与实施特点 - 指南提供详细实操步骤,例如水资源利用风险识别包含三个具体步骤:业务环节评估、区域政策分析、风险集中点识别 [7][8] - 指南侧重建议性表述(如"可以""鼓励"),而非强制性要求,核心目标是通过高质量披露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不增加额外负担 [8][9] - 指南内容涵盖风险机遇识别(如污染物排放导致的产能限制、水循环系统降低成本)、数据核算方法(能耗计算公式、取水量计算)及披露要点 [7] 信息披露质量提升 - 截至2025年6月底,A股共有1869家上市公司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整体披露率达34.72%,较前两年提升约10个百分点 [12] - 量化信息透明度显著提高:99.25%的企业纳入量化指标,83%披露超25项量化数据;气候议题中65.9%披露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23年的57.53%增长 [12] - 企业治理整合度提升:67%已建立专项治理架构,64%公开战略部署,44%设定可量化可持续发展目标 [12] ESG绩效与市场影响 - 截至2024年底,沪深两市32%的公司明晟ESG评级获得上调,全球领先评级(AA及以上)企业占比从五年前的零突破至7.2% [13] - 披露质量改善形成"披露—评级—资金"正向循环,ESG表现成为吸引中长期资金的重要推动力 [13] - 温室气体排放披露中,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披露占比约60%,范围三披露比例仍较低(11.37%);25%企业设定减排目标,17%公布碳达峰时间表 [13]
上市公司ESG迎重磅新规,披露倒计时8个月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07 08:25